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接见西藏各族各界代表,代表党中央向西藏各族儿女致以诚挚问候和衷心祝愿,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西藏各族各界群众的亲切关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援藏工作,对口援藏工作被进一步纳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总体布局。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对口援藏工作向制度化、体系化、精准化、长期化方向迈进,成为推进国家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援藏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着眼长远、统筹当下,集中力量推进西藏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性建设。1954年,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打通了进藏“生命线”。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后,中央财政补助、干部派遣、政策倾斜接续跟进,形成初步援藏工作格局。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藏工作座谈会成为中央专门研究和谋划西藏工作的有效形式。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针和“长期支援、自行轮换”的干部援助方式,开启了中央与全国各兄弟省市长期对口支援西藏、帮助发展的历程,使得援藏工作从分散性支援迈向制度化、组织化、长期化。
进入21世纪,援藏从“项目援助”转向“系统建设”,突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产业援藏、智力援藏、教育援藏、科技援藏协同发力,推动援助方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型升级。
当前,“组团式”援藏成为对口援藏机制的有益补充,先后开展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新时代对口援藏工作更加注重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以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为统领,围绕巩固边疆、改善民生、促进团结、增强能力等方面深化援藏实践。在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公共服务优化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覆盖广、层次深、机制活的系统支持体系。同时,新时代对口援藏工作更加注重西藏本地人才培养与治理能力建设,逐步实现由外部驱动向内生驱动的战略转换。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各有关省市和中央单位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投入资金之巨、参与人员之多、覆盖领域之广前所未有。
1994年以来,坚持不懈执行对口援藏政策,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方面先后组织选派11批、1.4万多名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工作,奋战在雪域高原各地。从早期政策扶持与实际援助,到制度化对口援藏措施,再到新时代体系化治理协同,对口援藏工作的历史演进不仅彰显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谋远虑,也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区域协调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强大动员力与执行力。对口援藏工作改变了高原面貌,增强了西藏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谋划和部署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并将其确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及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新时代的对口援藏工作,已然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载体。援藏工作实施的每一个项目,都是西藏各族群众共同谋划、共同实施、共同见证的历史性成就,都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援藏干部带来的先进发展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让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能力。对口援藏工作让其他省市与雪域高原间架起了一道无形的桥梁,织起了交融的纽带,开辟了合作的渠道,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新时代的对口援藏工作成为西藏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的强大推动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各民族休戚与共、命运相连的内在逻辑。新时代的援藏工作,必将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进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周拉 云噶藏多杰,分别系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教授,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机制办公室特约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2023级博士生)
(编辑:边珍)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