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芝八一镇出发前往米林市的306省道沿线,坐落着一处现代化农场——米林农场。2022年7月,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珠海)援藏干部林浩生、康晓丹、骆明飞来到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任职,把探索高原渔业发展作为对口支援嘎玛农业的主要任务来抓。目标任务明确后,担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林浩生一行便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调研和分析,水产养殖工程师骆明飞负责技术钻研,国企经营管理能手康晓丹负责跑市场。
“西藏水产品种类少、价格贵,市场相对封闭,价格基本是内地的2到3倍。”基于调研发现的问题,这更坚定了林浩生一行干好高原渔业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于是,“请进来”“走出去”,一边探索、一边建设、一边养殖。5个月后,嘎玛农业初步探索出了市场化、产业化、一体化发展模式。
2023年5月,冷水鱼养殖项目建成,率先探索微流水式养殖;同年9月,创新采用“蒙古包”保温棚、“锅底型”高位池的方式建成了一批低成本、抗低温的养殖项目,随着速生速长的稀有冷水鱼类“中国香鱼”试养成功,嘎玛农业还引进沐泉鱼、加州鲈、乌鱼等广温性经济鱼类进行试养。
在2023年9月23日林芝巴宜区嘎拉村举办的西藏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启动仪式上,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浩生,公司总经理彭强一边邀请大家品尝烤“香鱼”,一边向大家介绍嘎玛农业的高原渔业养殖情况。品尝后,大家纷纷翘起大拇指,惊叹“香鱼”居然出自本地养殖。
随着养殖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在养殖模式、品种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将重点转向市场探索、产业探索。2024年3月,嘎玛农业将养殖目标对准了虾类,采用人工海水调配、半絮团水质调控等技术,引进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进行试养,首次在高原上实现虾类成功养殖规模上市。
截止2024年底,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已建成面积近80亩的渔业养殖基地,先后突破了微流水式可控养殖、四连座高位池保温养殖等主要技术11项9种鱼虾养殖探索,养殖规模超200万尾,成为西藏养殖模式最多样、规模最大的渔业园区。2024年底,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已实现水产销售近80万元。
在嘎玛农业的示范带动下,墨脱、朗县、波密和山南等地先后开展高原渔业发展探索,并通过农场购买鱼苗4万尾、虾苗45万尾,辐射带动作用初显。同时,嘎玛农业有限公司以米林市、巴宜区为重点面向周边农户开展水产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培训,探索开展“公司+基地+农户”养殖合作模式,积极推广低成本、可复制的养殖模式和有市场、快长成、能增收的品种,加快探索建立高原渔业产业化发展联农带农机制。
与此同时,嘎玛农业依托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西藏农牧大学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力量组建的高原渔业创新技术团队,在公司挑选5名本地职工,从各县(区)选派7名藏族、门巴族职工,开展传帮带式培养。
如今,走进嘎玛农业的高原渔业基地,一个个“蒙古包”保温棚、“锅底型”高位池已成规模。一尾尾鱼虾已经达到了量产的水平,并定期供应到拉萨、山南和林芝等地市场。
一尾尾鱼虾不仅走向了市场,还用作人工育苗,推动区域物种保护和开发利用;一条条水循环管道里流动着生态环保的理念,体现了高原渔业产业化发展技术的日益成熟。
跨越山海、粤林携手。在珠海对口支援下,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探索出了适合林芝本地的养殖品种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养殖模式,并率先在西藏实现高原渔业产业化养殖探索 “零”的突破。
(编辑:户静凝)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