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援藏情

湖北援藏重点打造社区扎西曲登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6日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黄脸须白的大面具,气势磅礴的舞姿,抬腿、伸手、嬉笑、哭泣的演绎表现力,在西藏山南乃东区扎西曲登社区的藏戏传习所,慕名而来的游客观看雅砻扎西雪巴藏戏成了固定的旅游打卡内容。

雅砻扎西雪巴藏戏,位于昌珠镇南部、雅砻河畔,是西藏许多重大活动中出现最多的开场节目,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藏戏第一村”美誉的扎西曲登社区,就是它的诞生地和发源地。

过去的扎西曲登社区“养在深闺不为人知”,村里的藏戏队也只能靠着政府补贴生存。近年来,扎西曲登社区深入挖掘藏戏资源、打造藏源文化品牌、藏戏第一村的地标性品牌、民宿旅游品牌,成为了新时代扎西曲登社区的致富密码。

距扎西曲登社区的不远处,路旁“藏戏第一村”“扎西雪巴传统村落”的标识引人注目。

未进社区,“唉哈哈哈”的戏声便传到了人们耳边,周遭的幸福热情感染着远方来客。原来是社区广场的LED高清屏正播放着传统藏戏片段,社区工作人员还会根据群众需求放映民族歌舞、原创歌曲、特色服装秀等文艺节目。

“不止这些,你瞧我们藏戏元素标识门牌、街道指引牌和灯柱,都挂着特色浓郁的扎西雪巴藏戏黄面具,社区还用了八大藏戏《诺桑王传》经典人物命名了巷道呢。”社区居委会主任、非遗传承人尼玛次仁告诉记者,雅砻扎西雪巴藏戏不仅是表演,更是吉祥的象征。连村里的孩童,也会用藏语说出戏中角色的名字。藏戏已然成了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给藏戏更好的创作环境和生长空间,2019年乃东区委区政府结合昌珠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5A级景区打造,将扎西曲登社区列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通过整合本级财政投资3000万和武汉援藏资金2000万元对社区进行了全面改善,将非遗元素符号巧妙地融入了村居公共基础设施,还组织社区群众开办了民宿。带动78户群众户均增收2.5万元。

31号民宿、32号民宿、33号民宿……排号加上户主姓名、联系电话与星级评分,这是扎西曲登社区藏家民居改造后的民宿。

居民住一楼,游客住二楼,屋内一应俱全,民宿由社区统一进行管理,依托于旅游的带来的人流,超市、茶馆、藏餐厅等业态也发展起来了,社区藏戏团收入也翻了番。

33号民宿主人白玛央宗告诉记者,“每个民宿根据房主的喜好,装修都不一样,但床的大小都是统一规格。镇上还为我们购置了黄面具藏戏小挂件、抱枕、床旗等软装用品。”

随着游客的增加,民宿之间在服务质量上产生了良性竞争,游客也对民宿的体验感有了更细致的要求。为此,社区深入开展民宿经营者国家通用语言和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探索出符合社区实际的民宿硬件建设标准、基本服务标准、卫生管理标准、民宿星级评定挂牌和宾客意见反馈等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民宿办理健康证、民宿经营许可证,规范民宿运营,不断更新藏戏团文艺演出节目、提升演出质量水平,走出了一条高质量、高水平经营管理的道路。

此外,社区还积极开展各民族之间结对帮扶、共度节庆、互交朋友等交流活动,当地群众和游客通过微信建立长期联系,每逢佳节致以节日问候,互寄家乡特产,使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上升到感情交融。

2021年,江苏1名教师游客主动向社区申请免费为周边学生开办教学班,安徽2名游客与民宿业主建立了浓厚感情,主动对其在内地上学的小孩给予资助。

这一充分体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爱心故事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平台进行了宣传,进一步扩大了藏戏第一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社区还引入对口支援省市旅游龙头企业,先后在拉萨、武汉、合肥等地举办旅游推进会,打造了“藏戏第一村、高原慢生活”的特色民宿群落,吸引各地游客前往扎西曲登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藏源风土人情。

截至目前,扎西曲登社区共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创收400万余元,其中民宿增收260余万元,社区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藏戏收入70余万元。实现了居民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便就业,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编辑:阿旺旦增)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