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援藏情

我的三户藏族“亲戚”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5日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企业微信公众号

孙鹏,男,43岁,199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2005年北大硕士毕业后,加入中国海油。先后在中国海油总经理工作部、办公厅工作。曾担任海油发展安全环保综合管理部经理兼北京分公司经理、党总支书记。2021年3月,任中国海油宣传部宣传文化副处长。2022年8月作为中国海油第8批援藏干部进藏,现任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县委常委、副书记。

我的三户藏族“亲戚”

我在尼玛县,还有三户“亲戚”。而串亲戚,是我作为县里的干部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

组织上分配给我的三户“亲戚”,全都在尼玛县中部的阿索乡。一个周六,天气晴朗,气温难得有所回升。一大早我们就出发去走亲戚。

我的第一户亲戚是兄妹二人,父母很早就去世了。1998年出生的哥哥扎曲在亲人和政府的帮助下,在四川读完了大专,专业是水利水电。靠着政府的帮助,在阿索乡的派出所当了一名临时工,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他的妹妹,吴坚措姆正在县城完小读四年级。

左为扎曲

我的第二户亲戚,一家三口是60岁的姥姥央宗、26岁的妈妈嘎珍和9岁的小男孩桑吉平措,家里没有一个青壮年男子。嘎珍通过给合作社放牧挣工分,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桑吉平措在阿索乡初小上二年级。

左一央宗,左二桑吉平措

我的第三户亲戚,61岁的次仁罗布是一家之主,他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大女儿今年四十岁了,两个儿子一个十九、一个十八,都在读书。一个小女儿刚上二年级。

左为次仁罗布

在我的印象里,三户亲戚应该住得不会太远。从央宗大婶家出来,我问次仁罗布住哪里,驻村干部随手往东一指:“就那边!”我琢磨着,这两户都在阿索乡亚荣村,同一个村子能有多远呢?没想到,辽阔的青藏高原,又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地理课。

跟着驻村干部的皮卡,我们一路蜿蜒向东。翻过几道岭,涉过几条河,穿过几片草场,就这样,在似有似无的草原自然路上颠簸十几公里,看到一户人家,再继续踽踽前行,经过了四五个牧民房子,直到一个半小时之后,饥肠辘辘的我们终于在次仁罗布的家门前下了车。

我们返程还是要走很远的草原自然路,循着若隐若现的车辙,一会儿翻过山坡,一会儿穿过河床,偶尔眼前出现湛蓝的高原湖泊。

我不知道,我这个汉族“亲戚”的到访,有没有让扎曲、央宗大婶和次仁罗布大叔感觉到一点暖意。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每一缕阳光,都能传递一点能量,汇聚的光线多了,大地就会感受到温暖,坚冰就会渐渐融化,才有高山上的雪水流淌下来,滋润大地,滋养万物,才有高原上的水草丰美,雄鹰翱翔,羊马奔腾,牧歌悠扬……

注:本文有删减

原标题:援藏故事 | 孙鹏手记(7):我的三户藏族“亲戚”


(编辑:王小莉)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