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援藏情

初心再聚首,共赴山海情——岭南师范学院第十一批援藏支教队,已就位!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8日 文章来源:岭师学院第十一批援藏支教队

“那里是群山之巅,那里的美旷世绝伦,能把援藏良驹的故事唱成歌,能把援藏天路的光影尽收眼底。”10月25日上午,岭南师范学院第十一批援藏支教队从校党委副书记黄达海手中接过授旗,接过35年援藏良驹的接力棒,向着美丽的格桑花奔赴而去。

第十一批援藏支教队,出征!

第十一批援藏支教队在古榕广场合影留念


  35年援藏弦歌,唱响天路

出征仪式上,每个队员的桌面都摆放了一本《援藏弦歌》——记载着援藏良驹在不同时期探索、飞扬和前进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他们三十余载一以贯之的初心和使命。

《援藏弦歌》撰写出版

援藏传承,精神传承

“援藏这件事,咱们一干就是三十五年,一茬接一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展现了教育援藏的岭师精神、岭师担当和岭师智慧。”回望35年援藏天路,黄达海向援藏支教队寄予殷切嘱托:一是提高站位,强化担当,争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二是牢记初心,笃行不怠,做援藏良驹精神的传承者;三是心系家国,埋头苦干,做西藏基础教育的奉献者。

35年,久久为功

“这是一段注定难忘且不可磨灭的宝贵经历!”黄达海强调,肩上的绶带,不止是援藏出征的仪式象征,更是一份重责在肩的使命象征。队长钟韵怡为之动容,谈到作为三十五年援藏故事的传播者、百年师范人文精神的弘扬者和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搭桥者,要在新的起点上践行初心使命,为国家的教育援藏事业添砖加瓦,用实际行动迎大考交答卷,圆满完成第十一批援藏支教队的光荣使命。

“我志愿成为一名援藏良驹”


  让非凡的时间刻度遇上

至美的青春纬度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西藏。在我们心里,西藏就是无数次想要奔赴的远方,那是至美的青春纬度,能让青春的时间刻度星光熠熠,能让梦想与格桑花交相辉映。”

在何漫诗、何施婷、何丹丹、陈文雯和邓永康五个队员间,有着一场特殊的接力——半年前,他们成功入选第十批援藏支教实习队,活动因疫情缘故多次推迟并最终取消,他们不得已与“一步之隔”的梦想高地遗憾作别;半年来,他们五位将援藏的信仰化作黑夜的星光,在坚守中等待,在等待中前行,终于如愿等来第十一批援藏支教实习队的报名通知,初心再聚首,共赴山海情!

何漫诗、何施婷、何丹丹、陈文雯和邓永康

是第十批和第十一批援藏支教队成员


  林芝,终于等到你!

千里之外,雪山皑皑。10月28日上午,20名队员已顺利抵达西藏林芝,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践行援藏铮铮誓言,逐梦青春的崭新诗篇。

第十一批援藏支教队合影留念

第十一批援藏支教队顺利抵达西藏林芝

群山之巅,旷世绝伦

“从南海之滨来到雪域高原,在飞机着陆的瞬间,三千多公里的路途竟在我心里有了清晰的轮廓。这是一场美的跨越。”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刘丝敏感慨道,岭师之美,是百年师范的人文之美,体现在古朴的雷阳牌坊前一行人的依稀送别和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殷切叮咛;西藏之美,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人文之美,体现在千万高原儿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今年,岭南师院援藏学生专业分布有所扩大,综合素质显著增强,其中队员何漫诗曾是2021年“卓越岭师”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之一。学生处处长林志军强调,得益于“新学工”三年行动计划的思想引领与实践指导,我校建立起全时段覆盖、全方位支撑、全要素发掘的教育援藏“三全模式”,助力西藏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如今,岭南师院教育援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教育援藏项目获得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立项;微电影《援藏良驹》获第四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二等奖;《援藏弦歌》撰写出版,被列入每批支教队的岗前培训教材,成为岭南师院援藏实习岗前培训的一大校本特色,广受师生热议与追捧。据悉,《援藏天路》专题纪录片与《援藏光华》画册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中,旨在让援藏良驹的故事静水流深。奉献、担当、奋进……援藏良驹精神正成为越来越多岭师人的价值共识。

35年,初心不改

“援藏良驹,已就位!”雪山绵延,流淌着援藏良驹的点滴光影,见证着青春的最美模样。


撰稿 | 袁小红 徐依晴林一

图片 | 江心乐 陈政君 陈凤莹 吴欣桃



(编辑:旦知吉)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