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援藏情

以医者仁心情怀 护佑拉萨群众健康——记拉萨方舱医院中的北京援藏医生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4日 文章来源:北京援藏微信公众号

拉萨——这座海拔3600多米,无比神秘、美丽的日光之城,在经过920天无新增病例后,遭到新冠奥密克戎毒株的攻击。突增的阳性患者让拉萨人民一时无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北京随即展开援助,第一批北京援藏抗疫医疗队包括核酸检测、流调溯源、临床救治、院感防控的专业团队近200人迅即在8月17日飞到了拉萨。

方舱医疗组专家在柳梧方舱前合影

很多人没有来过高原,高原反应让很多队员吃不下、睡不着,但仅仅一天后,来自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的八位临床专家就出现在拉萨当时最大的方舱医院——柳梧方舱,这是一个由巨大的体育场改建的可以容纳2000名患者的方舱。进入方舱,要穿防护服、戴防护面屏和N95口罩,这让初上高原的医疗队员们呼吸更加困难,但面屏后坚毅的眼神和温暖坚定的话语,让方舱内的患者们看到信心和希望。

优化方舱医院的运行管理流程

由于方舱建立时间短,各种制度、流程都不够完整、规范,专家组一起讨论、修订并形成该方舱医院的《COVID-19患者诊疗实施方案3.0》、《高危患者筛查指标》等一系列文件,并由郑悦主任、谢博洽主任为方舱内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该方舱运行效率;武军元主任和詹曦主任编制了《简化结构式首次病程记录》,指导完成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模板制作,大幅提升了该方舱的医疗效率。专家组长庄海舟主任还和方舱医院的妮玛院长、巴桑主任编制《方舱医院隔离单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方舱内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方舱医护不良事件讨论记录单》,制订了包括心肺复苏、心衰、过敏性休克、哮喘、低血糖昏迷、高血压危象等紧急情况处理流程。

北京临床专家与方舱指挥部人员一起讨论优化方舱管理

谢博洽(左)和郑悦(右)在方舱筛查高危患者

积极开展舱内患者筛查和会诊转诊工作

由于方舱内患者较多,情况较为复杂,需要有经验的医师开展方舱医院内重点患者筛查、会诊,提出转诊意见。梁思文主任每次都早早进舱,详细耐心询问每一个需要会诊的患者。舱内专家们每天要巡诊8~10个方舱病区,会诊舱内二线提交的重点患者;而舱外专家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阅患者的化验检查和CT影像,每日进行筛查,丁宁主任推动舱内舱外文件共享,让舱内二线同步看到舱外专家筛查出的重点患者和诊疗建议,明显提高了舱内外联动工作效率。同时,医疗组还指导另一个红码医院——堆龙德庆区人民医院,对其管理的两个方舱医院提供会诊和入舱出舱标准培训,并指导治疗和用药。9月底,医疗组所在的柳梧方舱由于管理规范,救治能力强,部分床位改为亚定点床位收治相对更重的患者,为此,医疗组将上午进舱巡诊会诊改为上午和夜间两次进舱巡诊,进一步提高了方舱患者的安全。

庄海舟(左二)和武军元(左三)与方舱当地医务人员一起巡诊

加强方舱医院的院感防控指导

积极排查方舱存在的院感隐患,与方舱院感管理人员和北京院感专家开展线上线下交流。于刚刚主任曾为援鄂医疗队成员,他借鉴武汉和北京小汤山医院管理经验,提出重点点位全时段监控、人员分区模块化管理、加强培训和考核、保证人员配比结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注意暴露后处理等多项专业建议并推动实施,提升了方舱的安全运行水平。到目前,方舱医疗组未发生一例院感事件。

国庆节当天詹曦(左)、梁思文(中)、丁宁(右)在方舱工作

此外,临床专家组还参加抗疫相关会议,参与指导新建方舱患者救治、院感防控、重病人筛查和转诊等工作,以及抗病毒治疗,方舱抢救区域的建立和规范。

于刚刚在方舱护士站查看患者检查结果

一转眼,一个多月时间过去了,柳梧方舱像一座精准的大钟顺畅转动,转入的患者带着忐忑,不安和焦虑,转出的患者带着喜悦、兴奋和希望。各项制度建立了,各种流程捋顺了,舱内外交流通畅了,提出的疑问和问题被一个个解答,虽然劳累,但方舱内每个人的心里是快乐的、充实的。虽然几位医师来自不同的医院和不同科室,但却组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高效运转。为了抗疫,为了医者责任,他们勇敢逆行,离开北京,离开家人,来到高原,穿上战袍,迎接挑战。

美丽的拉萨中秋夜景

与此同时,在拉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抗疫工作取得积极效果,方舱内,大家配合治疗,体育场的空地可以看到有人做操,有人读书,有人跳锅庄,大家对尽快转阴恢复正常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守得云开见月明,相信拉萨会很快恢复她往日的喧嚣与热闹,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享受快乐祥和的日子。


(编辑:旦知吉)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