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充满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的民生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为西藏“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供了根本遵循,必将推动我区民生建设取得新成就。
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为西藏的民生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民生改善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十年民生改善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行高度概括:“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十亿四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持续加强民生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新征程民生建设的总体目标:“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对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特殊重点人群、住房、健康中国等具体领域进行顶层设计和目标设定。这些重要论述为西藏的民生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正在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党的治藏方略不断丰富完善,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民生领域,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创建“三区一高地”,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党中央特殊关怀、全国无私支援的特殊优势,制定实施一大批惠民利民举措,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标志,西藏的民生建设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取得新的更大进步。
二、新时代西藏民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在西藏得到了生动体现,在民生建设领域体现得尤为充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先后召开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西藏视察指导,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作为西藏工作的战略任务,为推进西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藏的民生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十个必须”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指导,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民生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
具体来看,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西藏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事实说明,民主改革使西藏社会制度一步跨千年,脱贫攻坚让西藏人民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与此同时,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西藏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2021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8568元增加至24950元;通过实施农牧民安居、城乡保障房建设等系列工程项目,2020年,西藏农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41.46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33.4平方米;居民就业规模不断扩大,近5年来,全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市场就业率达70%以上;居民社会保障逐步完善,2021年底,城镇居民有2.3万多人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居民有13.4万多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健康西藏战略积极推进,2021年底,每千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2012年的3.29张增加到了5.37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从2012年的3.67人增加到了6.94人;科学教育水平持续提升,通过实行城乡15年公费教育和农牧民子女“三包”教育政策,2021年,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6%;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建成了区、市地、县区、乡镇、村(居)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通过十年的民生改善,极大地提升了西藏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更加坚实,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十年间,西藏民生改善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充分证明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符合西藏实际,充分证明了西藏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了很好满足。这些成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平解放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发展成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取得的,换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西藏的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西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一道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未来的视角看,这些成就推动西藏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为西藏在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不断增进西藏民生福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表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即: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特征的提炼总结,既符合现实逻辑,也符合历史逻辑,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其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体现在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个方面,对社会建设的本质性规定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聚焦到社会建设的民生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离不开西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大力推进民生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是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的民生改善,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发展意义,更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殊政治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给西藏的民生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在社会建设、民生改善方面提出的“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障和改善民生”“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群众身边的小事作为党委、政府的大事来抓,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健康西藏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发展目标必将能够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具体而言,包括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健康西藏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在实现上述目标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需要突出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重要论断尤其值得西藏深入研究和切实践行。就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关联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共同富裕这一理念来看,这一政治愿景有着悠久的古老传统,是中华民族千年追求的又一梦想。孔子在《论语·季氏》中就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在当代中国,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价值取向,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质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乡村振兴等各方面工作,打造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样板。
(作者: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 杨亚波)
(编辑:张群)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