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书记,但是姓“马”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2日 文章来源:拉萨发布、西藏民委、尼木发布

发展是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金钥匙”,产业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抓手。尼木县尼木乡日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马安阳带领群众学技术、搞生产、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当好致富领头人,以产业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走深走实。

2012年,来自河南的马安阳脱下戎装带着扎根边疆、建设基层的梦想奔赴尼木县普松乡,辗转在基层工作至今。2014年,马安阳和藏族姑娘格桑曲珍走进了婚姻殿堂,结婚近十年两人恩爱有加,并育有一个可爱的女儿马梓韵,小姑娘还有个藏族名字——拉姆。

马安阳和妻子因工作繁忙,白天只能将女儿拉姆放在岳父家,晚上下班后再将女儿接回家里。1月9日,记者在马安阳岳父家见到他们时,岳父拉巴正在教小拉姆拉二胡,午后暖阳洒进屋里,映照着的一家人其乐融融。

马安阳的身份特别多,在家他是一位“好父亲”“好丈夫”,在外则是一名“好书记”,要说马安阳最特别的自然是“牛书记”这个称呼,要问为什么当地村民要这样称呼他,这可大有来头。

2020年6月,尼木县标准化牦牛育肥基地尼木乡分场投入运营,马安阳以“点对点”干部的身份来到日措村育肥基地。从养殖技术一窍不通到现在的规范有序,每天的牛舍管理、牦牛饲养、保障牛场后勤成了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他总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带领群众投入到工作中,将产业项目做好。凭着这份执着,在项目投入运营的当年就出栏牦牛351头,实现收入334.68万元,共计带动41户群众户均增收3260.98元。去年项目出栏数达140头,收入196万余元,同时为全村特殊群体,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三老”人员、70岁以上高龄人员每人发放慰问金1000元,共计发放10.5万元。

除了做好村里工作外,其余的时间,马安阳基本都待在养殖场里。喂饲料、检查牦牛状况、跑销售市场……吃也在牛场,住也在牛场,如此一来,马安阳就变成了村民眼中的“牛书记”。

马安阳说:“我老婆是当地人,她也很支持我的工作,作为尼木县的一名‘汉族女婿’,抓好产业发展对我来说责无旁贷。幸运的是妻子对我的工作都非常理解和支持。 ”

马安阳告诉记者,2017年,根据组织安排,他开始担任尼木乡日措村第一书记。日措村是一个贫困面很大的村,全村211户中有54户建档立卡户,2015年贫困发生率25.96%,贫困群众普遍存在缺技术就业难和“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为此,他坚守产业发展前沿阵地,走访了全村211户村民,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增进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他乡变故乡,群众是亲人。马安阳被一种力量牵绊,被一种责任召唤——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

汉藏不分彼此、水乳相融
“民族团结一家亲”
早已融入马安阳的日常生活中
在拉萨
还有数不清的
像马安阳一样的基层工作者
正扎根在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的第一线

以实际行动践行对百姓的承诺


(记者:莫瑞英 刘翔 拉巴多吉)

(编辑:阿旺旦增)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