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网信普法
  • 网购酒店套餐遇照骗 消费者应留存证据依法维权

    从美妆服饰到旅游套餐,从生鲜食品到家居服务,直播带货从商品到服务一应俱全。然而,滤镜下的“种草”也可能暗藏陷阱——商品详情页的模糊表述、隐蔽的格式条款、夸大其词的“卖点”承诺,让消费者频频陷入“货不对板”的窘境。接下...

    北京青年报 2025-04-07

  • AI生成作品究竟有没有著作权?法院判了→

    随着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输入几个提示词、表达清楚构想,就可以自动生成经过个性化改编的文图新作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3-22

  • 联合多部门开展“开学第一课”网络普法宣传进校园活动

    3月19日,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联合自治区公安厅网安总队、自治区教育厅在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开展以“e法同行 守护未来”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网络普法宣传进校园活动。

    西藏日报 2025-03-20

  • AI创图作品享有著作权吗? 法官详解江苏首例生成式人工智能侵权纠纷案

    随着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输入几个提示词、表达清楚构想,就可以借助AI强大的学习、分析和创作能力,迅速自动生成经过个性化改编的文图新作品。

    法治日报 2025-03-19

  • 公安部公布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

    2024年,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净网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紧盯信息获取、信息倒卖、信息使用等关键环节,重拳捣毁一批个人信息交易平台,坚决斩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链条,...

    光明日报 2025-03-19

  • 聚焦“3·15”|利用AI换脸、炒作元宇宙投资……这些数字新骗局值得警惕

    随着AI大模型迎来爆发式发展,许多网民开始使用AI辅助工作和生活,金融诈骗也用上了新马甲,不法分子利用区块链、虚拟货币、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科技、云养殖等概念,编织各种诈骗陷阱,实施网络金融诈骗。

    新华网 2025-03-16

  • 国家安全部提醒:云端有风险,防范有要点!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国家安全无小事,保密没有局外人,广大人民群众要提高保密意识,时刻紧绷安全弦,把好云端保密观。

    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 2025-02-26

  • 轻信招工陷圈套 “刷单”诈骗要远离

    2月12日,上海市公安局崇明分局长兴派出所接到市民王女士求助称,其在网络招聘平台上点击招工信息后,被拉入一个微信群进行“刷单”,疑似遭遇诈骗。接警后,长兴派出所民警迅速与王女士取得联系。

    中国警察网 2025-02-24

  • 网传5G比4G辐射更强,对人体危害很大?谣言!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5G通信用户已突破10亿户。网络信号的传输需要建立移动通信基站,而随着通信用户的快速增长,伴随着的担忧也逐渐显现,最近,诸如“手机基站都有辐射,5G基站比4G多,所以5G辐射会比4...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2-24

  • 谁来保护“我的声音”?

    随着算法不断进步,在高性能设备和高精度模型的助力下,AI生成的声音已从过去的“一听就假”发展到如今的 “真假难辨”。不少有声读物采用AI配音,读者甚至能选择模仿某个特定人的声音,这既降低了成本,也增添了趣味性。

    工人日报 2025-02-24

  • 阿里边境管理支队门士边境派出所走访入户开展反诈宣传

    “这张宣传单上都是常见的反诈小知识,我给您详细讲解一下,谨防上当受骗……”近日,西藏阿里边境管理支队门士边境派出所民警来到群众家中,普及防骗反诈知识。

    西藏日报 2025-02-24

  • 如何保障老年群体放心网购

    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接触和使用网购平台,足不出户就能货比三家,享受一键下单、送货上门的便利。在一些大型社区,老年人还自发组织“网购交流群”,分享购物经验,逐步跨越“数字鸿沟”。

    人民日报 2025-01-20

  • “清朗·二〇二五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开展

    记者19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为了营造喜庆祥和的春节网络氛围,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5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5-01-20

  • 识破这些地震谣言“伪装” 斩断“灾难恐慌”源头

    近期,新疆、宁夏、四川、西藏等地相继发生地震,尤其是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2025年1月7日9时5分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央视新闻 2025-01-15

  • “男孩被埋图”涉案人员,被行拘!

    青海某网民为博取眼球,将“小男孩被埋图”与日喀则地震相关的信息进行关联拼凑、移花接木,混淆视听、误导群众,致使谣言信息传播扩散。目前,涉案人员已被属地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2025-01-10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