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入画来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3日 文章来源:西藏日报

七月盛夏,时值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藏两周年之际,位于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的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水波荡漾、飞鸟翔集、风光旖旎,尽显高原生态之美。

“从天上看下来一片绿色,处处是山水画卷。”2021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林芝市城市规划馆参观,他在一幅反映雅江流域的照片前驻足凝视,由衷地赞叹道。

在视察西藏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时强调,要站在保障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高度,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抓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

放眼全区,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推动下,西藏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步伐更加坚实。如今的雪域高原,空气纯净、湖泊澄澈、森林繁茂、草原辽阔,各族群众享受着蓝天、青山、绿水,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高位谋划,推进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

走进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的东嘎3号片区,油松、刺槐、左旋柳等植被长势良好。片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去年底,完成承包造林总任务的40%,苗木成活率整体达到85%以上。”

为统筹做好拉萨南北山绿化造林工作,我区成立以区党委书记王君正任总指挥,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严金海任常务副总指挥的拉萨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形成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部办公室统筹落实、包保单位和参与企业具体抓的指挥组织体系。

拉萨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针对各项具体工作,编制印发和研究出台《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规划(2021—2030年)》《关于鼓励和支持参与拉萨南北山绿化的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文件,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建设,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打下基础。

2022年,完成造林绿化投资13.7亿元,累计栽植苗木1700万余株,实现营造林约14万亩,苗木成活率达到70%以上;水电路等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拉萨南北山绿化工作保持进展良好态势,为“五年增绿山川、十年绿满拉萨”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翻开两年来西藏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成绩单,成绩令人震撼——

拉萨市柳梧新区达东村、林芝市巴宜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区“两山”基地增至3个;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曲水县,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波密县,山南市琼结县,昌都市江达县等6个县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增至13个;

全区5个地(市)、22个县(区)、281个乡(镇、街道)、2318个村(居)获评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西藏素有“地球第三级”之称,具有生态上的特殊战略地位,其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青藏高原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那么,到底是何种力量,激励着全区上下不遗余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究竟采取了什么举措,让西藏在生态方面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

两年来,西藏生态环保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严格落实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瞄准“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这一目标,以《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规划(2021—2035年)》引领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及时出台5年实施意见和年度工作方案,一个以“条例为保障、规划为蓝本、意见为指导、方案为路径”的高地创建“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同时,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组建自治区高地办,统筹推进53项年度重点任务、14个重点支撑项目和4个标志性工程。经过努力,在高地创建6大类32项指标中,我区有11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工作中取得阶段性成果。

系统施治,筑牢西藏生态安全屏障

夏日的拉鲁湿地,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步道两侧,草木葱茏、绿树成荫,给人心旷神怡之感;密林丛生处、潺潺流水间,凤头潜鸭、骨顶鸡等几十种鸟类在水渠里欢快觅食、嬉戏,“拉萨之肺”迎来最好时节。

但曾经,拉鲁湿地却是拉萨市重点治污区域。据拉鲁湿地管理局工作人员张循森介绍,拉鲁湿地东北角原是一处居民点,废品收购站、小加工作坊和垃圾填埋场充斥其间,生活污水、工厂废料等顺着水沟流入湿地,每次经过该地,一股恶臭迎面“袭”来。

人地冲突是湿地生态被破坏的源头之一。怎么改?拉萨市和城关区成立工作专班,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首先着手实施征地拆迁,解决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然后,在该种草的地方种草、该种树的地方种树、该设立生态缓冲区的地方设立生态缓冲区。

经过数年整治,特别是拉鲁湿地三期修复工程、“三渠一河”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湿地及周边区域生态效益显著发挥:生态保护面积从原来的12.2平方千米扩展为13.9平方千米;新发现鸟类43种,鸟类总数从2015年的6000余只增加到目前的1.2万余只;新增植物种类63种,达到395种;湿地北侧536亩沙化、干化土地得到补水,水域面积扩大三分之一,平均水位上升至33厘米。

“环境变好了,我们经常过来散步,很惬意。”附近群众纷纷“点赞”湿地治理成效。

拉鲁湿地的今昔巨变,只是我区加强生态体系保护与修复的一个鲜明缩影。截至2022年底,全区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7.6亿元,统筹实施金木错湖湾湿地、雅江一级支流普卓河流域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开展雅江、拉萨河源头生态保护工程实施成效评估,绿色发展成色更足。

当前,我区大力实施防沙治沙、退耕退牧、还林还草、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成效显著,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

数据显示,西藏森林覆盖率提高至12.3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8.02%;全区主要城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9%,拉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主要江河湖泊水质优良、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总体处于自然本底状态,西藏依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强化宣传,营造爱绿护绿浓厚氛围

人改造环境,环境也在影响人。以村庄清洁为首要任务的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早已深入人心,绝大部分村庄已把村庄清洁任务作为常态化工作。

近日,当记者来到羌塘草原,不禁眼前一亮:处处是装饰一新的藏式院落,街头巷尾干净整洁,一座座特色鲜明的村居拔地而起。

原来,每到周末,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走上街头,他们一手拿夹子、一手提篓子,清理路面垃圾,倒入指定的垃圾堆放处。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后,大家踊跃报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活动。让家园变得更美,就是我们志愿服务队奋斗的目标。”聂荣县尼玛乡铜龙村志愿服务队员次多说。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那曲市各县区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组织群众用环保行动筑起文明家园,这种讲环保、爱卫生的文明新风早已吹遍了雪域高原每个角落。

近年来,西藏生态环保部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积极举办六五环境日、“西藏这十年”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文明煨桑》《环保人之歌》《羌塘生灵》《雪域精灵—黑颈鹤》等环保主题宣传片,引发群众广泛热议;在生态文明宣传月、低碳节能周、“中国水周”等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活动,营造“生态环保人人参与、绿色家园人人创建”的浓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藏时强调,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放眼全区,一道道由各族群众参与构筑起来的生态宜居景观正在形成。

经过数十年的防沙治沙宣传和造林实践,山南市隆子县告别了“风沙遮人眼”的窘境,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植绿护绿行动,把荒滩荒山改造成了“绿水青山”;

为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昌都市广泛发动护林员、野保员和志愿者,从源头减少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阿里地区日土县,64岁的尼玛石确继续行进在熟悉的管护路上,而跟随在他身后巡湖护草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

绿色托底,绘就大美西藏新画卷。新征程上,全区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秉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继续扛起“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目标任务,勠力同心、多措并举,为把雪域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而奋斗。(记者 张宇 张猛 王珊)


(编辑:户静凝)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