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珠扎西说,他这一辈子都是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走过来的,现在家里住的房子是县里的驻村工作队帮忙盖的,每年他和老伴的各种政策性收入和补贴达2.5万元,村里的合作社每年还给他们分红。如今他还是村里的农牧民宣讲员,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
“一定要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格桑旦增的父亲次仁旦增是新中国成立后勒乡第一代护边员,格桑旦增自13岁起跟随父亲放牧巡边,父亲对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在父亲的影响下,怀着守护国土的信念,格桑旦增走上巡边之路。2012年...
守护“天路”(国防视线) ——记武警西藏总队那曲支队唐古拉中队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自2006年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以来,这条“天路”已安全运行超过5000天。
麦色皮肤,体型健壮,笑起来却是掩不住的和蔼,他是格桑旦增,52岁,错那县勒乡党委副书记 人大主席。
雪域高原上,45公里的巡边护边之路,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格桑旦增走了38年,默默守护祖国边疆一草一木。
卓嘎,爱国守边精神的传承者,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坚定信念,几十年如一日,在雪域高原为守边固边忠诚奉献,践行了‘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每一寸土地’的誓言。
来到墨脱军营,列兵袁江梦张开双臂,拥抱河山。墨脱2013年10月31日才修通公路,恶劣环境一度让女性望而生畏。随着边防条件逐渐改善,军营巾帼终于如愿到此戍边。
在他的家乡西藏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今年52岁的格桑旦增还有两个广为人知的身份。他既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门巴戏的传承人,也是一名巡边戍边超过38年的基层公务员。
旭日东升,炊烟袅袅,一群牦牛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间悠闲觅食。立秋刚过,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卓嘎一大早就开始忙起来。挤完奶,她熟练地操作牛奶分离机制作酥油。虽已是花甲之年,但她动作麻利、精神矍铄。
西藏阿里:跨越4500余公里 中国中医科学院为戍边民警送健康
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巡诊专家们从北京出发,跨越4500余公里,奔赴西藏自治区阿里边境管理支队机关及各基层单位,为驻守在边境一线的民警进行健康巡诊。
我所在的珠峰边境派出所,地处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乡,海拔4500米。自2008年10月1日派出所成立以来,移民管理警察就扎根在此守护珠峰和群众。
【崇德向善 见贤思齐 德耀中华】卓嘎 央宗:守护边陲的姊妹花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日前审核确定了由各地和军队系统推荐的303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已经开始在中央主要媒体和重点网站进行集中公示宣传,本届评选表彰面向城乡基层、各行各业,按照群众推荐、遴选审核、公示宣传、投...
玉麦是美丽的,也是孤独的。冬季大雪封山的日子长达数个月,父女三人在与世隔绝的玉麦,走到离边境最近的地方,插上国旗;赶着牦牛踏着雪,走到离玉麦最近的村镇,购买粮食。正是有了她们的坚守,祖国的这片土地上始终飘扬着五星红旗。
坚守在祖国边陲奉献青春——卓嘎、央宗一家三代人爱国守边先进事迹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上世纪50年代起,卓嘎的父亲带领子女坚守在西藏山南玉麦乡守卫国土。玉麦出行要翻越5000多米的雪山,生活物资以前要靠牦牛拉进来。因为不方便,很多人陆续搬离玉麦,乡里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卓嘎一家三人守护。父亲去世后,卓嘎、央宗姐妹俩接...
做神圣国土守护者 幸福家园建设者——访西藏玉麦乡卓嘎、央宗两姐妹
地处祖国边陲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与印度比邻,大山环绕,绿色葱茏,平均海拔3650米。人们说,日拉雪山脚下的玉麦很大,全乡面积数千平方公里,超过一些国家的国土面积;玉麦也小,小到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期只有卓嘎、央...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