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从珠峰脚下到年楚河畔,各族各界彰显民族团结的场景处处皆是。他们中既有党员干部、也有志愿者,既有医护人员、也有普通群众,既有耄耋老人、也有青年学生......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但在抗击疫情中心手相连、和衷共济,凝聚起了民族团结、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各级干部齐心协力共抗疫
面对新冠病毒,从市直机关到各县区各乡镇,从行业部门到企业单位,从村居社区到村民小组,从国省道到村头巷尾,一个个疫情防控执勤点、卡点、核酸检测点,都有胸戴党徽、站在党旗下的各族党员干部群众。

“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们彝族人也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现在故乡有难,当然不能置身事外,各族人民都应同舟共济,为战胜疫情和民族团结贡献力量!”亚东县干部苏家智在滞留地原地申请参与抗疫工作。
退休党员干部陈占林,面对疫情带头捐款,他说:“我享受了国家很多好政策,看到这样的疫情心里非常着急,我只能以这种方式出点力。”朴素的话语,微小的举动,表达的是各民族群众团结一心、共同战“疫”的真情。

疫情发生后,上海、山东、黑龙江、吉林援藏四省和邻近兄弟省份的医护人员抵达日喀则,他们当中有经验丰富的“抗疫战士”,也有多次参与核酸采样工作的“沙场老将”,还有夺取疫情防控胜利的“实战精英”......他们都怀揣着协助西藏同胞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念,共同奔赴一线。
“密闭的口罩,稀缺的氧气,每一分钟都是对身体、精神、毅力的考验。陌生的环境,却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同胞们感激的眼神、关心的话语,让我看到民族团结之花在这片高原大地上遍地盛开......”上海援藏医生姜周华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一份份饱含温情的抗疫物资、一个个勇敢逆行的坚毅身影、一幕幕合力抗疫的生动画面,迸发出民族团结、同心抗疫的强大力量。
各族志愿者手足相亲显担当
桑珠孜区甘肃籍“女婿”段小华,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奋战抗“疫”一线,承担了清运医废垃圾工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共清运垃圾1728桶,行程达3000余公里。“我知道,医废有传染性,但是这里有我的老婆孩子,这里就是我的家,关键时刻,不能往后退。”段晓华坚定地说。

来自河南的万磊已在仲巴县琼果乡生活了四年,早已把自己当做琼果乡的一份子,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得知工作人员紧缺,便主动申请连人带车投入到抗疫工作当中,免费为乡里运送物资,免费送干部下村开展核酸检测,主动帮助乡干部装卸物资,顾不上自家超市的经营,一干就是十几天,成为琼果乡抗疫工作当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编辑:旦增尼玛)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