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突发以来,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区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始终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并按照区党委关于继续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服务,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及时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主动践行“六个表率”,身先士卒,带动普通党员和团青年在抗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输入源源不断的石油力量。
党员领导干部冲锋在前
9月6日,在疫情防控最关键、最紧要关头,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党委积极响应号召,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强带领10名党员领导干部下沉支援抗疫一线。
闻令而动,快速集结。公司党委接到市委组织部关于组织干部下沉一线通知,第一时间吹响驰援基层抗疫一线的集结号。李方和李高寒2名同志分别在人民医院和拉萨市柳梧新区园区仓库刚刚志愿服务完,得知组织需要,便又“无缝衔接”奔赴新的战场。志愿者服务队按照防控工作安排,分别在形势极为严峻的拉萨市城关区吉日街道铁崩岗社区和八朗雪社区,到社区后便投入到核酸检测、物资配送、人员转运、清洁消杀等各项防疫工作中。他们驻守社区、携手抗疫,积极践行“哪里有需要就要挺身而出”的责任担当。
图为志愿者们到社区准备为社区居民做核酸。
勇挑重任,倾力一线。志愿者们迅速转变角色,向社区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传达疫情防控信息,引导社区居民快速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倡导社区居民做到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等,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上门核酸检测服务,10天来,累积配合入户核酸检测3万余人次,为人员筛查提供基础数据。
图为志愿者们搬运防疫物资。
无怨无悔,做好保障。凌晨2点,志愿队得知到隔离点搬运物资消息,立即起身穿戴好防护服,到达指定位置搬卸物资,小件物资就肩扛、身背,大件物资就齐心协力搬运,这一干就是3个多小时,当把全部100多件防疫物资搬运至指定地点后,大家身上衣服已被汗液打湿、身子已累到瘫软,而这只是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为创造安全健康的社区环境,身穿防护服、手持弥雾机、戴着防护口罩的志愿者严格按照卫生消毒管理的标准,定时对公共通道、垃圾堆放区、居住房院子等公共区域进行全面细致的消毒,不放过一个死角,不留一片盲区。
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能成为志愿者服务广大的人民群众机会难得,会严格按照社区的安排,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负组织的培养和信任,让党旗始终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爱心餐”让抗疫工作者暖胃更暖心
在日喀则市抗击疫情关键时期,为保障援藏医护人员生活需求,日喀则公司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组建援藏医护人员餐饮保障服务队,为驰援日喀则市的山东省和黑龙江省近300名医护人员每日提供600余份餐饮。
图为日喀则公司餐饮保障服务队正在为援藏医护人员准备饭菜。
日喀则公司努力克服食堂人员不足、物资不足等诸多困难,调配优化人员分工,办理外出采购生活物资车辆通行证,协调生活物资供应商,全力以赴做好供餐服务。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日喀则公司志愿服务队将援藏医护人员的餐饮保障工作落到实处,为日喀则市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一份力量,传递央企担当与责任。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唐小川和李方都是一名共产党员,拉萨疫情暴发第一时间,主动向公司党委请缨,到抗疫一线贡献个人力量。问及为什么要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他们说:“抗击疫情不是某个单位、某一个人的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积极参与,共同打赢这场阻击战,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冲得上去,贡献出我的力量”。
图为唐小川和李方在统计分析数据。
8月19日,唐小川和李方服从区党委统一安排,到拉萨市人民医院工作,每天面对数万群众的核酸数据,统计试管收样、分析情况,及时将阳性病例详细信息上报相关部门。半个月的志愿服务,累计接收样本超过4万余管,统计汇总相关检测数据几十万条。
他们用勇敢传递正能量,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在这次抗疫中是当之无愧的青年榜样。
主动请缨奔赴“疫”线
8月14日,吕延山和李高寒身为党员积极响应公司党委号召,向西藏自治区青年志愿者协会递交请战书。
“我们保证,坚决服从命令,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吕延山和李高寒在8月17日得知申请审核通过后便简单收拾一下行囊前往拉萨市柳梧新区园区仓库。
图为吕延山和李高寒在拉萨市柳梧新区园区仓库。
8月18日凌晨5点左右,在卸货过程中突然发生整车货物坍塌,吕延山第一时间推开身边的志愿者,而自己却被重重地砸在物资底下,站起来后说的是:“赶紧重新装,日喀则市一线人员还等着这些抗疫物资呢!”他没有顾及自己已青一块紫一块的身体,一瘸一拐地爬上车子继续装车,直至早上7点所有货物完成后,搬运了12小时防疫物资的吕延山和李高寒才坐在地上喝口水,而让他们高兴的事儿,是终于可以脱下那小蓝服装了。“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我们为能在这次战‘疫’中实现个人价值,贡献个人力量而倍感欣慰”。短暂的休息后,两人又投入到了抗疫工作中。
我奉献我无悔
阿里公司陈和平是第一个下沉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的队员。早在阿里地区发现4名外来游客核酸检测为阳性时,他就积极向地区防控部门提交了青年志愿者服务报名表,并成为由15名青年志愿者组成阿里地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成员,负责装卸防疫物资。
图为阿里地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
报到当天,陈和平便收到接到5个小时接卸6000件消毒液任务,每件消毒液的重量为32斤,这给穿着密不透气防护装备的他提出了很大挑战,为避免接卸物资时岔气、上厕所等情况,他总是提前1小时不吃东西、不喝水。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长时间穿着防护服接卸重物,整个搬运小组的志愿者们出现了头疼头晕症状,而他每次都是短暂的几分钟,便继续坚持回到搬运任务当中。每次卸完货,他的全身已被汗水打湿,全身肌肉出现酸痛,腰部有时更是痛到几乎无法站立。
辛勤的工作总能收到温暖的回应:“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每当晚上因全身酸痛无法入眠时,他都用这些简单的语言鼓励自己撑下去。“我奉献,我无悔。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应该发挥自身价值,不怕苦、不怕累,让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石油精神得以发扬。”陈和平这样说道。
青春在抗疫一线闪光
多吉昂加是那曲公司的入党积极分子,疫情暴发以来,那曲公司贯彻执行那曲市委、西藏公司党委决策部署,严格执行机关封控管理。为保障机关院内86名住户及城区加油站员工生活物资,多吉昂加安顿好家里年迈的父母,义无反顾地担任了那曲公司志愿者。
“我家没有菜了,需要蔬菜包。”“多吉,我家的生活垃圾需要帮忙丢掉、已经做好消杀放在了楼道。”“我家的液化气没有了,需要灌一罐。”成为志愿者第一天早晨,多吉昂加就收到了大量求助信息,赶紧用笔在本子上记好,生怕忙起来忘记了,简单的洗漱便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和手套,开始了一天的志愿服务工作。多吉昂加为提前准备好生活物资,几次准备完都已经是凌晨5点,然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倒头睡三四个小时,继续开始第二天新的志愿活动。
图为多吉昂加为加油站员工送生活物资。
抗击疫情以来,硬是把多吉昂加锻炼成多功能“人才”,驾驶员、物资保供员、垃圾清理员、环境消杀员、抗原检测员等。“能够加入志愿者队列,为公司疫情防控贡献微薄力量,使我感到十分荣幸。”多吉昂加说道。
特殊“包裹”盛满爱心与祝愿
林芝公司驻村工作队在疫情突发时的第一时间,主动向乡政府报到,随时待命,志愿为村民服务。
9月2日傍晚,塔林村村民次仁拉吉拖着疲惫的身躯、满脸焦虑地从察隅县人民医院返回塔林村,来到村委会找到林芝公司驻村队寻求帮助。队员们认真咨询次仁拉吉情况后得知,次仁拉吉的孩子不久前在察隅县人民医院做了大肠切除手术,目前还处于恢复期,由于大便收集袋即将用完,次仁拉吉多次到县医院、诊所购买,但受疫情影响,医院和诊所得收集袋早已售空,一旦收集袋用完,病人的伤口随时可能会感染。
驻塔林村工作队队长张小东当时被困在了巴宜区,但在得知此情况,考虑到巴宜区正处静默管控期实际情况,他第一时间向中国石油西藏销售林芝公司党委汇报,林芝公司党委高度重视,立刻与巴宜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取得联系,办理张小东外出手续,由于药店都关门,多方联系后才在一家个体诊所买到了患者需要的药品和医疗器材。
图为驻村队员将“包裹”送到次仁拉吉手中。
药品买到了,另一个头疼的问题摆在了眼前,线路车停运、运油车停运、私家车停运......500多公里的路途,如何将医用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患者手里,成为一道难题。他在多方打听后得知,邮政车辆隔日定期向察隅运送邮件,很快一件牵动着许多人期盼的特殊包裹踏上了前往察隅县的旅途。9月9日,几经辗转,这个特殊包裹终于送到了患者的手里。
接过这份充满了无数人爱心与祝愿的“包裹”,次仁拉吉的眼睛湿润了,她说:“我真的没想到,诉求竟然得到了中国石油林芝公司党委的高度重视、得到了驻村工作队的实时帮助,真的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
民生保障“油”我 抗疫一线必定“油”我
“我们全区加油站现在急需防疫物资,麻烦你们尽快联系采购一些回来。”收到安全环保部的采购信息后,非油品分公司市场运营部临时负责人周诗杰先后对接了4家供应商,共采购70万防护服、N95口罩等防疫物资。得知防疫物资因管控无法运抵公司,他第一时间赶到厂家解决,并主动对接蔬菜供应商,为民生物资缺乏的社区配送物资。
图为搬运抗疫物资。
8月19日,周诗杰在保障西藏公司防疫物资不紧缺后,身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他,毅然选择到抗疫前线贡献力量。凭借丰富的制表及数据分析经验,他先后在数据分析组及“追阳”组工作,高效完善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还要24小时关注微信工作群,只为不错过任何一条关键信息。“某区混阳没有进行二次单管采样。”“某区采样完没有及时送检!”每一条他都不遗漏地回复并迅速解决。
“追阳”工作组组员们戏称他为“侦察员”。每日与各社区对接人员名单,同时还要开展追踪人员、数据统计等工作,一天下来,往往是电话打“爆”、嘴巴说“干”、腿脚跑“断”……但他常常说,“这都不算什么,一线队员比我更辛苦,被感染得风险更大,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贡献力量已经很好了。”
(编辑:索朗次仁)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