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路域环境。马振东摄
东出格尔木,沿着青藏公路109国道朝着都兰方向一路东行,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在距离格尔木市区46公里的路旁,一群身着橘色工作服的养路工人,正默默清理着路域环境,带队的是工区负责人王明军。
王明军站在路边,微微眯着眼睛,望着眼前的车辆,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自豪。他黝黑的脸庞被强烈的阳光晒得发亮,粗糙的双手不时地摩挲着工具,仿佛在与陪伴他多年的伙伴交流。
“国家花了这么大代价才把路修好,我们就要把路养护好,这是职责所在。”王明军的声音不大,却充满力量。
王明军年龄虽不大,却是一名资深的养路人。由于长期在强紫外线的环境下作业,他的皮肤晒得黝黑,如同古铜一般。高强度的劳作也让他的手指磨出了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裂口,他似乎早已习惯,时而弯曲手指,感受着那些裂口带来的微微刺痛,却从未有过一丝抱怨。
从业23年,所有与公路养护相关的工作他都经历过。这位曾经的武警边防战士,在漫长岁月的坚守中,始终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坚定不移地守护着公路的安全畅通。
格尔木公路段格东工区所管养的路段,位于109国道k2598至k2721,全长123公里。这里地处青藏高原,严寒的冬日,气温能骤降至零下二十摄氏度,仿佛能把人瞬间冻僵;而酷热的夏日,强烈的紫外线无情地照射着大地,地面温度四五十度,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
水毁、冰冻等自然灾害频繁来袭,路基路面病害反复不断。在日常工作中,工区职工不仅要承担起正常的养护工作,还要在夏日全力抢治水毁,冬日奋勇除冰铲雪。
2014年参军,2017年入职格尔木公路段,成为格东工区的一名养路工人。入职前,罗伟都不清楚养路工具体是做什么的。
初到工区就赶上抢救水毁,高海拔高强度的作业让这个退伍老兵直言吃不消,甚至萌生退意。
那时的他,满脸疲惫,眉头紧锁,看着那片狼藉的道路,心中充满了无奈。但如今,他已然成为工区“大拿”。他专注地清理着路面,时而蹲下身子,仔细检查路面是否有损伤,时而站起身来,微微歪着头,思考着最佳的修补方案。
罗伟坦言,最终让他坚定留下来的,是那份沉重如山的责任与满满的成就感。“当看到一个个坑洼在自己手中被填平,过往车辆畅行无阻,听到那一声声真挚的‘谢谢’,迎着那一双双充满敬佩的目光,一切的付出都无比值得。”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挖炭的,仔细一看是公路段的。”在青藏公路各公路段养护工区,流传着这样一段形容养路工人的话语。的确,养路工人常年在公路上养护作业,干的是脏活累活,皮肤晒得黑、衣服脏得快。
从这句看似幽默的话语中,公路养护人的工作艰苦和工作环境恶劣便可见一斑。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公路养护行业的艰苦,远超常人的想象。一旦加入这支队伍,就意味着生活中从此告别“舒坦”二字。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尽管做足了心理准备,但当真正面对现实时,依然被深深触动。
2021年参加工作的冯生旭,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在经历几年艰苦的道路养护工作后,起初参加工作的好奇与兴奋渐渐消散,对家的思念愈发强烈。
“每年能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为此媳妇没少和我闹脾气。”望着远方,冯生旭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惆怅。
然而,当看到道班前辈们饱经沧桑的面庞,听闻他们数十年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后,让冯生旭对养路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现今交通大发展,离不开老一辈公路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精神。在前辈的激励下,我们将传承弘扬好‘两路’精神,不忘初心,做好本职工作。”
70年,岁月悠长。昔日的养路道班,如今变成了养护工区。年轻一代毅然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在这片广袤的高原上,用青春和汗水,继续书写着公路养护的传奇。在青藏线上,他们的身影如同一颗颗璀璨繁星,点亮了每一寸道路。他们或许平凡,但他们的坚守与付出,让连接着希望与梦想的青藏公路,永远绽放着生命的光彩。
(编辑:户静凝)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