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两路”】土登彭措:西藏交通现代化建设助力传承弘扬藏医学文化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5日 文章来源: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暨交通变迁与青藏高原现代化研讨会期间,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共忆“两路”传奇,共话“两路”精神。

土登彭措,曾任西南民族大学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大型藏文工具书《藏文辞海》;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公开出版20余部学术专著,《藏族历史纲要》等著作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奖;翻译《月球存有液态》自然科学著作一部(汉文翻译成藏文);参与和承担“藏蒙医学历史与现状研究”等若干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并担任子课题负责人;先后到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多所大学授课;迄今共参加过21次与藏学有关的国际性会议,并发表演讲和提交论文。


图为土登彭措 受访者供图

记者:请您简单谈一谈当年在交通闭塞的高海拔地区从事医疗工作的经历。

土登彭措:二十世纪70年代,我曾在名医云丹彭措的私塾处学习藏医。1975年3月,政府成立了八邦公社(现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麦宿片区工作委员会八邦乡)第二合作医疗站,恩师云丹彭措和他的三个学生(我,邓都和普嘎)一同在此工作。八邦公社距离县城约54公里,当时无任何现代交通工具。若有急症患者,人们只能用马匹将其送往县人民医院,路上常要花费十几个小时。据我回忆,当时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是急性阑尾炎。从合作医疗站到牧户生产队之间30多公里,而从夏季牧场到合作医疗站之间40多公里,若有重症患者,人们通常骑马或徒步前来通知医生出诊。医疗站里的医生一般是背着药箱徒步出诊。若遇到重症患者和接生工作,则夜晚也需出诊。对于合作医疗站里的医生而言,救治病人是我们的职责,立刻出诊是我们的任务。

1977年夏,该地区爆发麻疹疫情,我当时被派往一个名为“泽珠郭”的聚落。当拿着公社卫生所分配的西药抵达该地后,我发现情况堪忧:至少有三十名儿童感染上麻疹,且牧户之间相距较远。其中,玛多丹一家八口除他本人外,妻儿皆患病。为减轻他的压力,我在行医之余还需助其劳动。早上为病人打完针后,我将牲畜放养山上。晚上为病人打针前,我又需要将牲畜带回。如此四五天,我既当医生,也当助手。

在当时,除交通不便和医疗条件堪忧外,药物也异常稀缺。我们一般只能使用当地药材来制作一些常用药物;除此之外,公社的卫生所有时也会有些西药,藏红花、沉香和肉蔻等需要购买的药材也很稀少。1977年秋,麦宿区区长多吉扎巴在八邦的一户农民家中留宿。晚上十点多我被要求出诊,原因是区长流鼻血不止。当时合作医疗站中只有我一人,除一些草药外,医疗站中并没有其他药物。到了那里,只见区长躺在床上,鼻子里塞了棉花且流血不止。事出突然,我向师母曲吉询问是否有用于止血的药物,如藏红花和熊胆;而她将仅剩的一点藏红花都交给了我。我把藏红花放在热水中充分浸泡后,让区长将药水喝下。不多时,鼻眼处便不再流血。第二天,八邦公社的干部们将这一情况上报给麦宿区和德格县。第三天,麦宿区派出藏医泽珠多吉和西医四郎泽仁,病情好转的区长随他们一同回到了麦宿区。我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记者:以德格县为例,简述西藏交通现代化建设对于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何意义?

土登彭措:2015年,我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蒙藏医学历史与现状研究”。为此,我考察了四川省、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等与藏医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省份,其中特别考察了自己故乡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并对其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感到欣喜。对此,我有几点需要特别说明。

一、德格县藏医院和德格县人民医院已成为大多数患者方便就医的医疗机构。牧民骑摩托或坐车前往,慢则一个小时多,快则只需三四十分钟就可以到达。若遇到重症患者,也可以直接到成都就医。曾经致死率极高的急性阑尾炎已不再令人惧怕。

二、成都各药材市场为西藏医疗发展提供了助力。当地的医生可以随时收集到本地的各类药材,而那些需要采购的药材也可轻松获得。仅需几分钟,医生们就可以为患者提供药物,这大大方便了民众和医生的日常需求。

三、在干草上生孩子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德格县多半婴儿都是在县人民医院接生,部分条件较好的家庭选择到成都生孩子,这已成为了惯例。四十年沧桑巨变,随着西藏交通日益现代化,医疗条件也有了质的飞跃。

记者:藏医药是我国医学领域的瑰宝。青藏高原交通事业发展对传承弘扬藏医学文化产生怎样的积极作用?

土登彭措:藏医学是具有完整体系和理论框架的古典医学典范。青藏高原交通事业对增进人民生活福祉,为藏医学提供跨地区交流的机会,以及开拓其国际视野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要让藏医学在新时代作出巨大贡献,需要秉持“藏西医结合”的理念。例如,昌都藏医院就开展了“藏西医结合”的项目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进行小型外科手术)。该医院的医生克珠是中央民族大学培养出来的藏医人才,参加工作后在重庆进修了两年,学习了西医的急救知识。如今他不仅可以实施传统藏医治疗,也可以开展西医的急救小型外科手术。随着青藏高原交通事业不断发展,我相信这样的情况不会是个例,本土医学将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在偏远地区人们也将享受到“藏西医结合”所带来的医疗福利。( 记者/李一凡 王茜 陈浩力 张萌萌 袁星宇 夏炎)

(编辑:索朗次仁)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