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初秋,年楚河畔,沉甸甸的青稞穗压弯了腰。
日喀则市白朗县阿亚村旁,拉日高等级公路如同一条银色哈达,绕山而来。
22日下午,中央代表团主团到阿亚村考察。阿亚村党支部书记多吉一家身着节日盛装,站在家门口,翘首以盼中央代表团的到来。
“欢迎您到我们家!”看见中央代表团走来,多吉拿着哈达,爱人潘多捧着切玛,小女儿琼珍端着青稞酒,激动地迎了上去。
“代表团跟我们拉家常,关切询问生产生活情况。”回忆起中央代表团入户的场景,多吉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十分亲切,就像走亲戚一样。聊天过程中,小孙子在对着全家福照片介绍完家里人后,还在代表团成员怀中睡着了。”
多吉的大孙女巴桑普尺在嘎东镇中心小学读书,今年上三年级。她说:“来自北京的爷爷问我学校一日三餐吃什么。我告诉他,早餐有面包、牛奶和鸡蛋,中午吃三菜一汤,晚上吃面条。爷爷听后笑着点了点头。”
在多吉家中,8岁的小孙女仁青萨珍,还即兴为代表团演唱了歌曲《宁吉瓦啦》,代表团回以热烈的掌声。“我很喜欢北京来的爷爷,所以我想把自己喜欢的歌献给他们。”
中央代表团走后,多吉站在村头,望着远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中央代表团带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带着全国人民的深情祝福,来到我们村考察,我心情澎湃,喜悦至极!”多吉感慨,“在这片土地上,我已经生活了六十三年,也见证了阿亚村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从闭塞贫困到欣欣向荣的点点滴滴。”
过去的阿亚村,是个被大山重重包围的小村庄,人们世代以种植青稞为生。“我最发愁的事,就是路。”多吉坦言,“我们到国道之间,有一段很长的路,大部分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真实写照。”
多吉介绍,乘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东风,阿亚村群众先后借助2006年起实施的农牧民安居工程从大山深处搬了出来,贷款购买机械设备投工投劳安居工程建设,增加了收入。2011年,乡村道路开始修建,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群众出行更方便了。
后来,拉日高等级公路开始建设,在白朗县嘎东镇沿线北侧设有出入口,正好经过阿亚村。“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拉日高等级公路落地,我们村一下子从交通闭塞的地方,变成了区域交通大动脉,距离日喀则市区、和平机场、白朗县城都只有30分钟左右车程。”多吉骄傲地说。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真在理!”随着高等级公路的通车,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大家只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现在很多人主动外出务工,学会了开车和挖掘机。听说村里要成立蔬菜合作社时,群众纷纷主动出资参股,修建温室大棚,成立了白朗县聚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群众和村集体经济都有了稳定的收入。
“近三年,是我们阿亚村发展最快的时间!”多吉说。2022年以来,阿亚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容村貌变了样。2024年,阿亚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34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8万元。
“这次中央代表团的到来,让全村的群众都备受鼓舞。我一定要把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传达给身边每一个人,让大家都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多吉双眼透着坚定,“我相信,有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有强大的祖国做我们后盾,有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我们阿亚村的明天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编辑:索朗次仁)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