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

如何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6日 文章来源:西藏日报

基于现代化教育背景,社会各界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给予了更多关注。作为班级良好发展的引导者,不仅需要班主任做好理论教材知识讲解,而且也应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班主任要与学生共同经营,构建和谐班级氛围。班主任要革新传统工作模式,全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好文化知识,为接下来健康成长做好铺垫。

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经常将自身摆在核心位置,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学习的状态,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参与欲望。为了能够营造良好班级环境,塑造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班主任应该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先学会尊重学生,继而得到学生的尊重与支持。按照以往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班级管理的全过程都是以班主任意愿为主,并没有吸取学生的建议,因而导致部分学生与班主任关系趋于僵化。为了改变这一管理模式,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秉持科学原则,适当将权力下放给学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同时,依靠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也是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所在。针对班级中一些表现欠佳的同学,班主任要定期与他们进行谈心谈话,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也应该把话语权交到学生手中,先引导学生阐述自己想法,在了解学生内心所想的基础上,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计划。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班主任还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时刻为学生留下良好形象,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都表现出比较强的模仿能力,例如,班主任平时的行为以及语言习惯等,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这就是有些学者提出的“向师性”。因此,为了规范好学生的言行举止,首先就需要班主任树立良好形象,班主任也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在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时,如果班主任经常批评甚至不理解学生,那么折射到学生身上,也会出现不支持班主任工作的态度和行为。此时就需要班主任在平时多注意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当发现学生对自己有意见时,及时听取与改进,久而久之,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最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此外,小学班主任不仅需要承担班级管理工作,同时也是学生的课程教师,班主任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拥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以良好的文化素养感染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与质量。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感情

小学阶段的很多活动,大都是由班主任带头组织的,为了能够确保活动圆满完成,班主任需要提前制订方案,共同参与学生实践活动,充实自己专业技能。例如,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活动中,班主任和学生一同为参赛同学呐喊助威,为胜利欢呼雀跃,激动拥抱;或者是因为比赛失利而沮丧、失落时,班主任鼓励、安慰学生,在这一场景下,师生之间没有辈分区别,没有职责的区分,都只是有着相同愿望的集体中的个人。在实践活动中,班主任可以有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伴随着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和谐的师生关系蕴藏在学习生活的细小之处。(央宗)

(作者单位:拉萨市第一小学)


(编辑:户静凝)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