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半个世纪,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有的人用50年教书育人,有的人用50年悬壶济世,有的人50多年来,始终抱定一颗初心,坚定信仰、为民服务。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结巴村的达杰正是后者,他用56年时间践行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党员就是先锋,党员就是模范,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忘初心,时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83岁的达杰信仰坚定,十分珍视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身份。
1940年,达杰出生在结巴村,家里共有7个孩子,他是老大。在人被分为“三六九等”的旧社会,他们家是“乌拉”差役,租住在地主家破旧的土坯房里,父亲靠手艺养家,而母亲和几兄妹都要去地主家里帮佣。一家人过得十分贫困,还免不了挨地主的打。幼年时的日子对他而言,是不堪回首的苦难岁月。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达杰家分到了田地,成了土地的主人,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共产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亲身经历新旧社会的巨大变化,达杰萌生了一个想法: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回想入党过程,老人仍然记忆犹新。他说:“入党程序非常严格,发展一名党员要2年时间,先初步考察,符合标准后进入培养期,由介绍人介绍,开党支部大会,经支部研究决定后,先当一年的预备党员,考察合格后才能转为正式党员。”这些程序老人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为了入党,他当时在生产队什么活都抢着干,经常主动找支部书记谈心,表现突出。
1966年7月1日,达杰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入党后,他满怀抱负,一心想着要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为老百姓办实事。
之后,达杰到结巴乡政府工作,直到1991年从结巴乡党支部副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1976年,还曾到北京参加过党员干部培训。
达杰文化水平不高。但作为一名党员,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只要是乡里的工作,只要有群众找上门,不论事情大小,都帮着处理。虽然没有干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但结巴乡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了很多成绩,群众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退休后,他从未忘记自己党员的身份,依旧尽自己所能帮助村里的困难群众。
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他毫不犹豫将自己家20亩地无偿借给贫困户耕种,让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达杰说:“作为党员,遇到有困难的群众,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色基因代代传。达杰一直是儿子次仁心中的榜样,在他的影响下,次仁也入了党,如今也是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党员了。
说起次仁,达杰老人颇感自豪:“他得到群众信任,当选为结巴村党支部书记。我经常叮嘱他,要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要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赖。”
“我一直牢记着阿爸的教导,时刻想着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做任何事情都先想想群众。现在,在全村人的努力下,结巴村有了全新的变化,集体经济发展得很好,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今后,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全村发展付出最大的努力。”次仁如是说。
一日入党,终身在党。一路走来,无论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达杰父子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党的事业,他们用最平凡的故事抒写着精彩的人生篇章,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本报记者 刘枫)
(编辑:张群)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