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一场联结故宫博物院与萨迦寺的展览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将展览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有焦灼,有奔波,更有跨越山海的信任与携手。
图为罗文华接受采访 摄影:李中复
谈及展览筹备进度,罗文华坦言不如预计顺利,借展单位涵盖布达拉宫、西藏博物馆、罗布林卡,还有萨迦派的数座寺庙,每一家都有自己的考量。有的寺庙对文物外展心存谨慎,部分博物馆也因借展文物可能影响自身展览而需反复沟通。随之而来的是展品目录的敲定滞后,像多米诺骨牌般打乱了展览设计进度、展品解读撰写,原本清晰的时间表也变得模糊。因此,本次故宫博物院团队来到萨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沟通协调,此外补充前期缺失的图像、文字资料,将中期准备工作前提,让展览的轮廓愈发清晰。
这场展览能走到今天,罗文华认为离不开萨迦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洛卓加措。最初,萨迦寺对文物外展十分谨慎,“我们沟通了多年,其实不太敢想象。”直到一次偶然提及展览计划,洛卓加措却笑着说“可以呀”,这句话让罗文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为了确认展览计划,罗文华马上赶到萨迦寺与洛卓加措见面,并邀请洛卓加措及萨迦寺民管会成员赴故宫访问。当众人看到故宫佛堂原汁原味的保存状态时,无不惊叹,洛卓加措说:“没想到你们把佛堂保护得这么好。”
萨迦寺有很多文物,为了保护,要么挂在高高的墙上,要么锁在仓库里,信众摸不到,外人看不到,对于信众没有帮助,对于文化宣传也没作用,那这些文物有什么价值呢?这是洛卓加措思想转变的初心,也是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此后,两人的默契愈发深厚,彼此的理解在一次次交流中加深,共同守护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瑰宝。洛卓加措全力支持故宫团队测绘、拍摄,罗文华一次次放下纸笔、走进寺庙,力求展现最准确、最真实的萨迦。
图为萨迦寺八思巴殿 摄影:张宇
站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节点回望,罗文华最感慨的是文物保护领域“十年跨越千年”的进步。曾经,西藏文物的“家底”是本模糊的账。全区文物总量、珍贵文物数量不明确,只有个别单位能说清自家馆藏。而近十年,自治区文物局牵头的“家底清理”工程,像一把精细的刻刀,一点点剖开历史的尘埃——大量从未被知晓的重要文物被发现,有的已向公众公布,有的正待亮相,未来还将围绕新发现文物打造主题展览。每一次新发现,都是对文化根脉的一次确认。而这份“清晰”,也让保护更有力量。
今年1月7日定日地震后,文物保护的紧迫感愈发强烈。萨迦寺墙壁开裂,自治区与国家文物局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勘查、制定维修计划。寺庙里的珍贵瓷器虽在地震中因应急措施未受损,但罗文华深知应急不是长久之计。他向故宫求援,900多个囊匣将跨越千里送达萨迦,让大部分瓷器安稳“住”进囊匣。
图为故宫团队与萨迦寺僧人交流 摄影:张宇
如今,展览筹备仍在继续。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之约,不仅是萨迦寺千年文化的一次亮相,更是西藏六十年文物保护与传承的缩影——有故宫人的执着,有萨迦僧人的开明,更有彼此携手、共护文明根脉的深情。当展览最终揭开面纱时,那些文物、那些故事,都将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好的注脚。(中国西藏网 记者/张宇 李中复)
(编辑:索朗次仁)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