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网络达人与强吉村村民进行热烈互动。
图为网络达人在强钦庄园参观拍摄。
图为网络达人参观拍摄传统手工藏毯织造机器。
图为网络达人在琼结县菜篮子基地参观拍摄。
图为网络达人参观拍摄琼结县赤松德赞记功碑。
图为网络达人参观拍摄琼结县青稞酒厂并向广大网友推介产品。
图为网络达人参观拍摄琼结县强钦庄园里陈列的展品。
图为网络达人向广大网友展示琼结县的田园风光。
图为网络达人向广大网友展示琼结县文创产品。
图为网络达人参观拍摄琼结县历史美女达娃卓玛身着的传统服饰。
图为采风活动授旗仪式现场。
秋日的雅砻河谷,天高云淡,青稞如浪。
在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藏源新篇60载 探秘琼结新境地”媒体采风活动于日前在这片承载千年文明的土地上正式启动。
来自全区30余位主流媒体记者与知名网络达人齐聚于此,以“媒体+文旅”的方式深入挖掘西藏文化发祥地的独特魅力,展现琼结县的发展新貌,共同开启一段贯穿历史与现实、融合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深度探访之旅。
琼结,藏语意为“房角悬起多层”,曾是吐蕃王朝早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素有“藏源之乡”的美誉。
采风团一行先后走访强钦庄园、藏王墓、达娃卓玛故居及青瓦达孜宫遗址等地,切身感受每一处历史遗迹所承载的灿烂文明。
“推开强钦庄园厚重的木门,仿佛一步跨入百年前的生活场景。”在藏生活多年的网络达人张语洵手持云台,镜头缓缓掠过雕梁画栋的藏式建筑与保存完好的传统家具,语气中难掩激动。
作为琼结县保存完整的传统庄园,强钦庄园不仅呈现了藏式建筑的独特格局,还陈列了大量近代西藏社会生产生活实物。“每一根木梁、每一幅展板都在讲述历史。比如这幅青稞收割图,与今日琼结的农耕景象自然呼应,可见文化传承从未断绝。”张语洵一边拍摄,一边向直播间网友娓娓道来。
离开强钦庄园,采风团走进强吉村青稞酒厂。古老的酿酒器具、翔实的酿造流程图以及历代酒器藏品,令大家沉浸式体验琼结“青稞文化”的深厚底蕴。
“我刚参与了传统发酵环节,青稞香混着酒曲味,非常独特!”网络达人刘浩然举起一瓢新酿的青稞酒,面对镜头笑道,“它不只是饮品,更是藏族待客和节庆的文化符号。欢迎屏幕前的朋友下单品尝。”
酒厂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琼结县积极推进“非遗+旅游”模式,使青稞酒酿造技艺从“幕后”走向“台前”,每年吸引超万名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移步藏王墓景区,一座座吐蕃赞普陵墓静立于蓝天白云之下。宏大的封土堆、刻有古藏文的石碑,无声诉说着吐蕃王朝的往昔辉煌。
“唯有站在藏王墓前,才能真切体会‘藏源’二字的厚重。”网络达人俯身细辨碑文,感慨万千,“这些陵墓既是历史的见证,也体现了西藏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效。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缮维护,让千年遗存真正‘活’在当下。”
为增强游客体验,藏王陵博物馆推出VR技术应用。“戴上VR眼镜,仿佛瞬间穿越回吐蕃宫殿,古今对话的感觉非常震撼。”网络达人拉姆表示,“曾经觉得历史遥远,如今借助科技,赞普理政、民族交往交流的场景栩栩如生。这种将‘硬历史’转化为‘软体验’的方式,值得更多人亲身体验。”
回到强吉村,网络达人云丹立于村口青稞田边,镜头中金黄麦浪、整洁民居与屋顶太阳能板交相辉映。“村民告诉我,过去这里是土坯房、泥巴路,如今不仅住上水泥房,通网络、建广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返乡创业。”
他指向远处的民宿集群说道:“这些由村民自营的民宿,既保留传统风貌,又吸引游客入住——这就是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傍晚时分,强吉村篝火晚会开启。村民身着盛装,携手跳起锅庄,网络达人纷纷举起相机加入行列。歌声、笑声、鼓声融为一体,久久回荡。
晚会后,采风团入住当地民宿。藏式地毯、手绘唐卡与现代卫浴相得益彰,令大家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夜晚躺在床上,聆听窗外虫鸣,如此体验实在治愈。来琼结,既能触摸历史,也可享受慢生活。”云丹感慨道。
网络达人团队负责人崔成学表示,连日来通过多条短视频,团队将琼结的历史文化、美食民宿等内容生动呈现给广大网友,视频播放量十分可观。“我们不仅是记录者,更是传播者。我们将持续关注琼结发展,把这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此次采风是琼结推动文旅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我们希望通过媒体与网络达人的视角,让更多人了解琼结的历史底蕴、生态之美和发展成就。”琼结县网评中心负责人田雨璐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打造多条特色旅游线路与文化IP,使琼结文旅成为一张闪亮名片,以开放、自信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编辑:王胜男)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