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

漫步藏东寻访昌都的历史与烟火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4日 文章来源:西藏日报

广场锅庄舞。

3月27日傍晚,“走进昌都 约会春天”采风团一行抵达昌都。入住酒店后,计划用两天时间探访这条融合市井繁华和历史厚重的路线:茶马广场、昌都市博物馆、滨果观景台、强巴林寺、卡若遗址。

第一天:藏东的市井生活——茶马广场

3月28日清晨,吃过早饭后,我们沿着澜沧江步行前往茶马广场。途中的建筑让我们惊叹不已,鳞次栉比的高楼,热闹非凡的商铺,这与我们印象中的昌都截然不同。不久,我们便抵达了昌都的地标——茶马广场。

茶马广场位于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的核心地带,澜沧江与扎曲河、昂曲河在此交汇,形成一片三角洲地带。这里是昌都市的文化地标,是茶马古道上的千年驿站,也是藏东文化和现代生活交融的心脏地带展示窗口。

广场东西横穿昌都中心城区,全长约150米,布局错落有致,人流涌动。漫步在茶马广场,两侧有300余间商铺,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最吸引我们的是广场一侧的锅庄舞——男女老少围成圈,跟着节奏踢踏转圈,动作简单却充满力量。

中午,我们一行人跟着本地朋友江村,前往德勒仓音乐餐吧吃午饭。这家藏餐馆在昌都颇有名气,集美食与娱乐于一体,极具当地特色。它藏身于繁华的茶马广场,毗邻强巴林寺和昌都市博物馆,步行百米,就能将茶马广场的景色尽收眼底。

走进餐吧,我们在卡座坐下,马上研究起菜单,这里的菜品以藏餐为主,也有川菜等其他菜系。藏式火锅、牦牛舌、酸萝卜炒牛肉、藏式肉肠、羊肋排等,每一道都极具特色。

不一会儿,点的菜陆续上桌。羊肋排外皮金黄酥脆,咬上一口,外层焦香,里面鲜嫩多汁,香料和羊肉完美融合,没有一丝膻味。藏式蒸蛋上点缀着藏红花,舀一勺入口,蒸蛋的嫩滑、藏红花的甜香与微微药香在舌尖交织,口感丰富。

牦牛舌同样吸睛,厚薄均匀地摆在碟中,碟边明艳饱满的藏式干辣椒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夹一片牦牛舌放入口中,肉质紧实有嚼劲,牦牛肉的香味在咀嚼时散发出来,干辣椒的辣味中和了肉的淡味,既开胃又令人回味无穷。

从茶马广场往东走,不到10分钟便抵达昌都市博物馆。博物馆免费开放,每周二至周日的10:00—17:00为参观时间。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具恐龙遗骸。往里走,最令我们震撼的是双体陶罐,其造型独特,上部分为窄口细颈,下部分由两个相连的鼓腹组成,表面有几何纹样,整体呈现古朴、厚重。

双体陶罐距今约4000至5000年,是昌都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西藏博物馆的标志和镇馆之宝。我们在昌都看到的是仿制品,真品藏于西藏博物馆,它出土于卡若遗址,为研究西藏早期历史、新石器时代文化以及藏族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楼的茶马古道专题展光线较暗,生锈的马镫、磨破的皮口袋、泛黄的驮队账本……投影在石壁上的马帮翻山越岭,铃铛声穿过屏幕声声入耳。我们坐在黑暗的展厅里,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队队马帮沿着崎岖山路蜿蜒前行的画面。

下午4点,我们离开博物馆,驱车前往滨果观景台。达因卡是前往滨果观景台的必经之路,车轮沿着蜿蜒的山道攀升。转过人民公园,眼前豁然开朗,滨果观景台慢慢浮现,整个昌都市区的景色尽收眼底,澜沧江穿城而过,楼房错落有致,远处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从市区到景观台车程不到十分钟,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傍晚7点,夜幕降临,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澜沧江的江面倒映出点点金光,美不胜收。来时我们做了攻略,沿左侧木栈道下行100米有个观赏“悬浮昌都”的绝佳角度。

第二天上午:晨光里的藏东第一禅林——强巴林寺

3月29日早晨8点,我们从市区出发,驱车前往强巴林寺,抵达时将近10点。若徒步前往,从昌都市昌庆街对面广场一角出发,沿着陡峭的盘山公路步行10至20分钟,便能抵达强巴林寺的大门。若不想徒步,还可以乘坐出租车或自驾直达寺院外的停车场。

早晨的阳光倾洒在强巴林寺的金顶上,熠熠生辉;屋檐下的铜铃随风轻响,空气里弥漫着松枝香。这座古老的寺庙,坐落在昌都镇马拉山上,脚下是昂曲和扎曲两河交汇处。沿着寺庙外墙逛市集,商铺已早早做好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参观完寺庙后,我们饥肠辘辘。根据昌都本地朋友江村的推荐,我们走进了强巴林寺旁边的小巷子。拉泽商店门面极小,稍不留意就会错过。老板娘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得热火朝天,见我们进来,立刻问道:“吃凉面还是饺子?”待客人点完单,便熟练地制作起来。

仅仅五分钟,一碗铺满红油与豆芽的凉面就被端上了桌。刚吃一口,舌尖瞬间被辣意点燃,让人直吸溜,可又停不下来。藏式辣椒的独特香气与川湘地区直白的辣味截然不同,再混合着花椒的麻味,越吃越上瘾。紧接着,芹菜牛肉饺子也上桌了,饺子皮薄馅足,一口咬下去,汤汁在口中爆开,鲜香四溢。老板娘擦着手,笑容满面地问:“辣椒是自家种的,够味吧?”

品尝完美食,我们朝着寺庙方向,往停车场走去。一路上,暖阳倾洒,不少居民悠闲地坐着晒太阳,享受这惬意时光。孩子们你追我赶,欢声笑语不断。

路边商铺的商品琳琅满目,有的摊位上摆满了奶制品,有的堆满了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还有各式各样具有昌都特色的装饰品。也有店铺售卖各类日常用品,应有尽有。在这里,生活节奏慢了下来,处处弥漫着悠然自得的烟火气息。

快到寺庙门口时,一个摊位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好奇心驱使我们凑了过去。原来是一位阿佳在售卖自家腌制的泡菜,阿佳笑容可掬,热情地招呼我们品尝。我们拿起一块放入口中,泡菜酸辣可口、鲜脆多汁,超级好吃。一问价格,一份仅需10元。身旁正在购买的阿佳告诉我们,这家的腌泡菜十分正宗,蔬菜和辣椒都是自家种的,她常来光顾。

第二天下午:新石器时代古遗址——卡若遗址

在结束强巴林寺的观光后,我们便从昌都市区出发,沿着214国道驶向卡若遗址。十二公里的路程,车窗外的风景从楼房变成田地,再变成裸露的红土坡。卡若遗址的指示牌很不起眼,差点错过。

遗址保护区用木栈道连通,踩上去咯吱作响。五千年前的房屋地基清晰可辨——半地穴式的石墙、带火塘的“客厅”,甚至有二层小楼的痕迹。

卡若遗址位于昌都市卡若区,是新石器时代的一处重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在国内外都颇具知名度。遗址在1978年至1979年进行了两次挖掘,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陶器,其中28处房屋建筑遗迹最具特色。

我们从卡若遗址景区管理人员那里了解到,“藏族人早期只住帐篷无房屋”的说法是错误的,指出卡若遗址中土木、复式结构的房屋建筑证明藏族人掌握此类建筑技术已有5000年的历史。

至此,昌都两日游已接近尾声。在前往察雅县的路上,我们翻看手机里的照片,沿途的美景、博物馆的双体陶罐、寺庙外的本地特色饰品、饺子碗边的红油……两天时间虽然短暂,没能看遍藏东的每一个角落,但这里的美景和文化已足够让人难以忘怀。

小贴士

交通指南

卡若遗址:从昌都市区自驾20分钟即可到达;或乘坐8路公交在“卡若遗址站”下车,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

强巴林寺:从茶马广场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或打车前往,仅需起步价。

滨果观景台:建议徒步前往,从圣御观澜小区爬石阶约半小时即可到达,沿途风景美不胜收。

美食推荐:强巴林寺旁的“拉泽商店”,凉面10元/碗,饺子15元/份,辣得过瘾。

温馨提醒:昌都昼夜温差较大,即便是夏天也带件薄羽绒服;滨果观景台晚上9点后没路灯,下山建议结伴而行;卡若遗址无阴凉地,防晒霜和帽子必备。(旦增玉珍 阿旺尼玛 德吉央宗)

(编辑:张群)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