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永流传,深情献高原。10月13日,“喜马拉雅上边还是喜马拉雅——陈人杰长诗《喜马拉雅》创作交流分享会”在拉萨举行。
图为交流分享会现场 摄影:边子捷
据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陆彩荣介绍,长诗《喜马拉雅》以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为背景,将地理景观与历史时空一起呈现,构建起一幅跨越时空、纵横古今的壮丽画卷。作品浓墨重彩地展现新西藏艰苦卓绝的解放史、建设史、奋斗史,以诗性的语言揭示了推动西藏发生历史性变化背后的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可以说,这首长诗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文学作品、一部具有社会价值的重要文化作品、一部国际传播价值的重要感知作品。
图为刊载在2024年第5期《人民文学》上的长诗《喜马拉雅》(部分) 摄影:边子捷
从地理喜马拉雅到“千行诗”《喜马拉雅》,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西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同时也是本诗创作者陈人杰感慨万千。创作这首凝练了“两路”通车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中央对口援藏30周年历史性事件,涵盖了西藏前世今生到新时代西藏变化的长诗,并非易事。历经文思淤堵、无从下笔,到灵光乍现、一气呵成,陈人杰表示:“《喜马拉雅》的出炉,是天时地利人和,是新时代新征程的使然,是西藏的馈赠,是众水般心灵澄澈的力量汇聚起的浩荡的赞歌。”
图为长诗《喜马拉雅》作者,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西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陈人杰致辞 摄影:边子捷
西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金永兵在致辞中表示,长诗《喜马拉雅》是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与陈人杰常年深耕文坛,更有援藏十余载对西藏的特殊情感积淀其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更是体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一位诗人在重建内心的过程。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简明介绍了《喜马拉雅》的发表情况,并表示该长诗的面世和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将在西藏创作史、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应有的印痕,将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丰富拓展新时代文学的事业提供有益的启示。
图为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致辞 摄影:边子捷
活动中,西藏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段胜前表示,此次交流分享会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文化强区战略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必将对引领西藏文学潮流、助推西藏文艺从“高原”向“高峰”迈进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西藏日报社党委书记廖恳阐述了《喜马拉雅》的生动内涵,认为这是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经营西藏、建设西藏、发展西藏的历史颂歌,将西藏与全国紧密相连,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加深全国人民对西藏的认知与理解,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向心力。
图为交流分享会现场嘉宾合影 摄影:边子捷
此次活动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人民文学杂志社、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外文出版社、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办,中国文艺评论(西藏大学)基地、西藏大学文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西藏作家协会、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旨在通过研讨和总结陈人杰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发掘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美学特色,加强西藏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西藏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西藏网 实习记者/边子捷)
(编辑:旦增尼玛)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