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对口援藏工作30周年。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副行长曹元芳家中珍藏着一组李荣瑞老人的昌都战役功勋证书。近日,得知西藏昌都地区军地联合征集昌都战役文物,一家人商议后决定将这组珍贵的证书捐赠给筹备中的昌都战役纪念馆,为弘扬革命文化作出一点贡献。我们在协助整理的过程中,有幸第一时间瞻仰这组证书的原貌,并受到革命精神的洗礼。
20世纪50年代初,曹元芳的公公李荣瑞老人,在进军西藏的昌都战役中光荣立功,经评定为二等功臣,由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司令部、政治部颁发立功喜报;在大进军西藏修建任务中,经评定为三等人民功臣,由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第五十二师政治部颁发立功证。此外,还有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签署的《革命军人证明书》和《革命军人家属证明书》。
泛黄的纸张,风干的笔墨,见证的是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因为一直以来关注书法艺术,我喜欢收藏一些木版水印的信笺,仔细审视这几张功勋证书的纸张、色彩和印刷,我感觉其不仅具有政治、历史的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文物与文献价值。为此,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更印证了自己的判断。
先看纸张。功勋证书广义上是属于纸质文献,纸质文献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能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纸张直接决定文献的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献的样貌。新中国成立初期,手工纸与机器纸并存。仔细看这几张功勋证书的用纸,表面不光滑,但相对坚韧,属于传统手工技术造纸,并且保存较好,在文献史料中是难得一见的。
再看印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铜版彩印,主要有“三色版”“五色版”乃至“七色版”。所谓“三色版”,就是采用红、蓝、绿三基色原理印制的彩色图像,是当时最先进的印刷技术,至今仍未过时。这几张功勋证书的时间是1951年初,历经70年的沧桑,证书色彩依旧鲜艳、沉稳,没有褪色,字迹完整清晰,我推断证书印刷应属于那一时期的铜板彩印。
最后看字体。作为纸质文献,这几张证书的时间是1951年,我国推行简化字是在1956年,当时官方的文字还是繁体字。值得注意的是,功勋证书上“荣”字有两种写法,一种繁体(榮),一种简体(荣),由此可见,早先“荣”字就有简体写法,现在使用的部分简化字有些是直接取材于古代的简体写法。通过这一文献资料上的字体,也能佐证我们的简化字早已有之,简化字方案是有遵循、有依据的。
此外,这几张功勋证书,对于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军史及军人立功受奖的有关情况,也有参考价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时强调,要弘扬革命文化。眼前这一组珍贵的历史文献,正是革命文化的生动载体和具体呈现,它让我们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从中汲取力量,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
(作者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李俊)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