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

西藏考古学文化序列粗略框架初步建立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9日 文章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全国石窟专项调查阿里札达县西林挂石窟调查现场。

立定遗址发掘现场。 图由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端详精美的黄金面具,注视着织锦上的文字,欣赏满是岁月痕迹的铁柄铜镜,心中定会感慨万千。十载春华秋实,在自治区文化厅党组和文物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考古工作持续拓展深化,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开拓新局面,基础科研实现新突破,文物考古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46项 出土文物和标本10万余件(套)

近年来,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承担开展考古调查、发掘、研究项目200多项(含合作项目)。“近年来,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46项,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25项,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出土文物和标本10万余件(套);配合基本建设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项目143项,调查里程约15万余公里,调查面积约5万余平方公里,勘探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该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价值。我区考古工作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取得诸多重大突破,初步建立了西藏考古学文化序列粗略框架。

此外,在自治区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文物标本库房建设项目于2021年年底正式批准立项,投资3000万元,力争明年年初开工建设。

全区范围开展考古工作 取得重大新发现和成果

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该所依托“考古中国”国家重大项目及基本建设考古项目,在全区范围全面开展考古工作。

据了解,西藏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金属时期和吐蕃时期考古均取得重大新发现和成果。其中,那曲申扎县尼阿底遗址年代距今3—4万年,完全突破了以往学界认为青藏高原腹地不会有早于1万年前遗存的认识;阿里古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考古发掘获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由该所独立承担的阿里桑达隆果墓地获得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对西藏的考古事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昌都卡若遗址入选2021年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今年,该所荣获国家文物局“石窟寺调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石窟寺总体保护规划编制和数字化工作有序推进,承担完成文物保护勘察设计和保护规划编制项目55项,文物保护维修可行性论证研究报告14项。各级别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状况持续改善,推动地震灾区文物得到有效保护,革命文物保护及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目前,“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申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实地调查工作顺利结束,后续工作正有序推进。西藏中小型寺庙壁画数字化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除阿里地区外其余6市近300处中小型寺庙壁画数字化采集工作均已完成。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系统还原西藏历史风貌,生动阐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做出了突出成绩。(边顿 记者 赵越)


(编辑:王小莉)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