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
  • 探索《乌思藏风云》背后的创作秘境

    3月15日,由西藏人民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联合推出的长篇历史小说《乌思藏风云》新书分享会在拉萨央喜书吧举办。

    中国西藏新闻网_西藏商报 2025-03-19

  • 兴趣培训班助力西藏青少年多元发展

    2025年西藏青少年兴趣培训班于近日正式开班,为自治区广大青少年提供免费、高品质兴趣培养平台,充实课余时光,挖掘青少年兴趣天赋。

    新华网 2025-03-19

  • 乃朗寺古籍馆与西藏人民出版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为全面贯彻落实“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重要指示,抢救和保护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新时代古籍整理出版工作,3月11日上午,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乃朗寺古籍馆与西藏人民出版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乃朗寺古籍馆馆长巴滇巴沃·祖拉...

    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2025-03-13

  • 承藏戏之古韵 展少年之新姿

    2月11日至14日晚,西藏首部少儿舞台剧藏戏《顿月顿珠》在自治区藏戏艺术中心连演四场。每次演出结束后,导演等主创团队携小演员们一同上台谢幕,经久不息的掌声,响彻这个拥有700余座位的剧场。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25-03-13

  • 藏历新年|文化盛宴中绽放的多彩新篇

    藏历新年期间,西藏各地处处充满着喜庆的氛围:五彩的哈达随风舞动,桑烟袅袅升起,身着盛装的人们手持切玛互道扎西德勒。

    中国西藏新闻网_西藏商报 2025-03-05

  • 假期忙“充电”

    藏历新年期间,拉萨市各书店成为市民与游客的新宠,大家纷纷选择在这些充满知识的地方,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25-03-05

  • 家门口“村晚”真热闹

    2月28日,全国村晚示范点昌都市边坝县显俄村热闹非凡,一场以红色昌都·振兴奋进为主题的村晚文艺演出在此举行,吸引了1000余名群众观看。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25-03-02

  • 非遗为媒 文化共融

    近日,林芝市非遗传承人、青年企业家和青少年学生代表组团赴澳门特别行政区开展“石榴籽一家亲”林芝非遗展演交流活动。在澳门青年展艺协会和澳门大学,与澳门文创青年代表进行交流,学习非遗创新发展经验;在澳门渔人码头表演非遗舞蹈《...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25-02-19

  • 走进藏北那曲的“牧人宝库”茶馆

    茶馆四周和过道上摆满700余种3000多件西藏民俗物件,有给牛犊喂奶的牛角奶瓶、火柴盒大小的便携酥油盒、防沙尘和雪盲的牦牛毛墨镜等。牧民生产生活用具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独具风格的茶馆俨然成为一座藏北游牧文化“博物馆”。

    新华网 2025-02-19

  • 西藏首部少儿舞台剧藏戏《顿月顿珠》为孩子们打开艺术之门: 5至18岁的非遗传承

    2月11日、12日、13日、14日连续4晚,自治区藏戏艺术中心将公演传统八大藏戏之《顿月顿珠》。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25-02-12

  • 今年春节恰逢日喀则农事新年—— 品非遗韵味 享团圆“古突”

    今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记者来到桑珠孜区甲措雄乡斯玛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斯玛卓传承人次仁顿珠家中,品非遗韵味,话非遗今夕,吃团圆“古突”。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25-01-31

  • 中国故事|布达拉宫的“保健医生”

    冬日的阳光,温暖照耀古城拉萨,布达拉宫金顶熠熠生辉。一年一度的外墙粉刷工作落下帷幕,局部细节收尾工作紧随其后有序展开。

    新华社 2025-01-25

  • 林芝秀巴古堡群:守望山河的历史遗珠

    秀巴千年古堡又叫戎堡,别称秀巴古堡、秀巴碉楼,是古代的军事设施,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西藏现存年代最久远、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保存最完整的古堡碉楼类建筑群落。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25-01-15

  • 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南木林县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扎实做好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25-01-15

  • 共赴新年之约 奏响时代华章 ——西藏自治区2025年新年音乐会侧记

    多年来,新年音乐会已成为我区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以其高品质、普及性和互动性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心中,成为西藏文化惠民的一张亮丽名片。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25-01-02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