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人民日报》与《西藏日报》同步推出《从“雪域换新颜”看发展方法论》评论文章。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宏大背景,从发展方法论维度揭示西藏发展成就背后的深层逻辑。文章精准把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核心要义,围绕“发展与民生”“发展与稳定”“发展与生态”“发展与安全”四大关系展开论述,深刻阐释了西藏在多重约束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并揭示其对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价值。
双重视角,既接天线又接地气。采用人民日报评论员李拯与西藏日报评论员巴典曲查“连线对话”的形式,是本次评论的最大亮点和创新之处。依托援藏资源优势,有效融合了中央权威媒体的政治站位、宏观视野与地方媒体的贴地观察、丰富案例。两位评论员观点相互呼应、层层递进,以雪域高原一线的生动实践,深刻阐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山”理念,“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等,使论述既有高度又接地气,说服力强。这一大胆尝试,为地方省级党报如何加强与中央媒体合作,提升重大主题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供了优秀样本。
案例丰富,既有情感温度又有逻辑力量。开篇引用藏族群众代表卓玛仁增的感言,赋予文章情感温度,大大增强了可读性和感染力。文章大量采用西藏基层的、具有标志性的具体案例和翔实数据,鲁固社区的民族融合、嘎拉村的“桃花经济”、墨脱县的蝶变、吉汝村合作社、托林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自治区每年财政民生投入比例达80%、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65年的199倍、2025年桃花节旅游收入达到370万元,关键数据和典型事例的运用,使抽象的理论和宏大的叙事变得可感可知。“人民是主角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茶与盐巴永不分离”等金句频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构架巧妙,既展示成就又阐释思想。文章巧妙地将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论据,清晰阐述在发展中处理好改善民生、民族团结、生态保护、安全稳定的实践逻辑。西藏高额民生投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展生态旅游、强边固边等西藏的生动实践和发展成就得以充分展现的同时,其中体现出的思想和方法也呼之欲出。尤其是文章结尾画龙点睛,明确指出,西藏的发展实践,是运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处理好几对重大关系的典范,其蕴含的“发展方法论”,是“全国各地谋划发展的共同财富”。这大大拓展了文章的格局和意义,使其超越了地域限制,为边疆民族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破解发展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示,这一观点无疑是对西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高度褒扬。
《从“雪域换新颜”看发展方法论》是一篇政治站位高、思想内涵深、论述逻辑强、表现形式新、传播效果佳的优秀评论作品,是央地党报联动的一次精彩实践,为重大主题宣传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更好讲好新时代西藏故事打开了新空间、探索了新路径。
责任编辑:德吉央宗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