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同声>西藏日报社

以报道“深一度”助力改革“进一步” ——评西藏日报社《西藏深一度》栏目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8日 文章来源:西藏日报社 文章作者:李菲 张一鸣 宋子玲

在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优化内容生产、提高内容质量,以内容为王彰显舆论引导能力?这是转型的重中之重。

深挖视角、深耕创作、深度报道,今年321日,《西藏深一度》栏目在西藏日报全媒体平台正式上线。栏目系列稿件精心选题、严把质量,增强贴近性、可读性,目前已发布8期稿件,传播影响力、品牌知晓度日益提升。尤其需要说明的是,该栏目以融媒体工作室模式运行,由骨干采编人员自发设立、运营,不专门设立机构、固定人员,报社从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支持。因此,该栏目的稳健运行也是西藏日报社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例证。

今年5月,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工作室紧跟这一国家级文化产业盛事,及时推出《西藏遇上文博会:解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观察我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之路。稿件在自治区文改办的工作总结中作为亮点呈现,受到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圈阅肯定。

突出问题意识和建设性导向,做好政策的翻译器《西藏深一度》栏目的定位是在线跟踪热点事件,讲好群众身边事,深度解析西藏政策。栏目稿件以政策深解为刃,剖开政策背后的民生温度;以权威发声为桥,串联起政策制定者、执行者与受益者的对话光谱;以民心直通为尺,丈量惠民举措在雪山草甸间的真实投影,聚焦真问题、抵达第一线,带领读者一同凝视西藏发展的横截面。

栏目首期稿件《在法治轨道上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新修订的〈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解读》,聚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条例》,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解读我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让读者能更深刻理解政策出台背后的深意。稿件得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相关领导的肯定,《中国民族报》于今年328日转载并刊发于重要版面头条位置。

今年以来,我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一季度全区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八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围绕自治区党委关心的重点工作,工作室迅速推出《八项第一,西藏经济加速度从何而来?》,以深一度的形式第一时间做作出反应,推动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工作模式推陈出新,优化流程提升全媒体采编效率。工作室创新工作模式,探索建立了由时政专职记者提供选题线索、相关频道记者共同发力组稿的工作模式尤其是,为了确保报道的深度与广度,记者在每一篇稿件成稿之后,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进行点评与指导,为报道提供更为权威与专业的视角。工作室成员之间,围绕报道采写过程中的难点、疑点进行深入探讨,力求每一篇报道都能经得起时间与事实的检验,既显著提升了报道的质量,也有效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工作室还探索建立了包括初审、复审、终审等环节在内的严格审稿流程,报社分管领导与工作室成员面对面交流,博采众长、反复推敲、探讨经验,优化工作室的工作流程,把握正确导向,确保报道的准确性与客观性。通过建立高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团队紧密配合、集体协作采编,确保报道从策划到发布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无缝衔接。

工作室模式运作以来,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读者认可度日益增强,团队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成长。工作室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作室将继续加强新媒体融合,通过探索开展与新媒体平台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拓宽报道渠道、拓展报道领域,提升传播效率,深化读者互动。

聚焦时代发展与变迁,小切口、好故事引发读者共鸣。探索多一分、新闻深一度,工作室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报道手法与叙事方式,从报道方式和角度上进行创新尝试,提升报道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栏目稿件《红色导航,让小哥融入城市——我区探索新就业群体服务新模式》,以外卖骑手马晓伟的工作日常为切入点,通过他与同事之间的互动,再到骑手团体的日常变化,用小切口讲故事的形式,一点一滴向受众展现党建引领下,城市建设与综合治理的新变化,用细腻的文字推动屏幕内外的同频共振,增强了报道内容的感染力、可读性。

栏目稿件《13年、30万人,干部驻村给西藏带来什么?》,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梳理驻村工作从输血式帮扶造血式发展的转变,反映我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分析干部驻村工作的重要意义与独特价值,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篇近6000字的超长文,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转发后,一天之内的点击量突破6000次,记者编辑的朋友圈纷纷出现刷屏现象,获得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西藏组工等多家单位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转载转发。

媒体融合的浪潮奔涌向前,内容生产的创新永无止境。西藏日报社《西藏深一度》栏目的探索,不止于栏目内容提质升级,更是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的精耕细作——记者编辑在深一度的报道追求中,深扎基层土壤、倾听群众心声,敏锐捕捉时代发展脉搏,以文字书写可感可知的温度与力量,让读者在深度认知中读懂真实的西藏。期待这样的探索持续深化,让更多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西藏故事能够传遍四方。

责任编辑:德吉央宗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