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同声>西藏日报社

如何带领读者更好遇“道”墨脱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2日 文章来源:西藏日报社 文章作者:顾万全 林敏

十年前,波密至墨脱的公路建成通车。“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变成了“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县”。墨脱人,终于走出大山。十年后,西藏日报组成融媒体报道组再访墨脱,用“一”组动图海报、“二”路精兵强将、“三”种传播形态、“四”场视频直播、“五”篇文图视频稿件,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呈现墨脱公路通车十年来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集中反映党中央对西藏的特殊关心关怀,表达了雪域高原边境儿女的浓浓感恩情,传递了新征程上继续奋力前行的磅礴力量。

不畏挑战,践行“四力”作为结束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历史的县城,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自然资源,墨脱本身就自带光环,有着太多的与众不同。然后,就是这条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修建的路,直到2013年10月31日才正式通车。天堑如何变通途?十年来,这条从褶皱的大山中“走出来”的路,给曾经生活在“高原孤岛”的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成为报道组抓题眼、谋布局的关键。

报道组提高政治站位,积极践行“四力”要求,8天行程2000多公里,穿越四季,翻越海拔4800米的嘎隆拉雪山,深入墨脱一县四村,用镜头、笔触记录墨脱十年巨变,生产了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一路坎坷艰辛,报道组克服路况、信号、设备等重重困难,果断运用视频直播沉浸式报道,成为同行媒体中少有用直播形式报道墨脱变化的媒体。在墨脱公路80K路段,记者与珞巴族群众、党员干部畅聊贡日村的“前世今生”;在格林村,记者用镜头讲述林下种植、蜜蜂养殖、温泉民宿的产业现状;在巴登老村和新村,记者亲身体会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在玛迪村,记者在香蕉林、香橼林沉浸式感受热带农作物种植、“马路经济”特色;在县城举办的十周年晚会上,记者见证了通车十年的感恩与光荣。

亮点突出,多声部合唱。西藏日报新媒体重磅推出《遇“道”墨脱》系列融媒报道,层次分明,形态多样,重点突出。通车十周年当天,西藏日报微信公众号重磅推出《十年!西藏这个地方拥有了“整个世界”》,推文用九组数据、九张动画海报,从经济、教育、产业等多个宏观层面呈现了墨脱通车十年的崭新面貌。有趣的手绘动画与静态海报结合,形式耳目一新,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四场直播通过三种形式层层递进,既有在贡日村、格林村体验式采访的出镜直播,又有南迦巴瓦峰、墨脱云海、雅鲁藏布江的慢直播,还有墨脱县庆祝通车十年晚会的图文直播。值得一提的是,格林村体验式直播时长达3小时52分,报道团队预踩多个点位,事先做好案头准备工作,以格林村产业为切入点,邀请包括村干部、石斛种植户、蜂蜜养殖户、民宿老板等多位嘉宾陆续出镜直播,通过多人多场景的形式,细腻而丰满地向观众呈现十年来格林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巨变。

五集轻量化短视频,是四场直播的延续和递进。《十年,天堑变通途》《玛迪村砍蕉记》《墨脱云海 向云端》《巴登村蝶变》《比脸大的墨脱柠檬》五集短视频,从奇观墨脱、奇景墨脱、奇遇墨脱等多个角度切入,旨在向观众呈现出真实的今日墨脱。每集1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包装精美,视听语言轻松活泼,结合当下受众喜爱的网感化表达,小切口反映大主题,是一次破圈传播的有益尝试。

五篇文图稿件,在轻量化短视频的基础上,继续深挖,以点带面,阐述墨脱十年来在民生、产业、经济、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鲜活案例。

矩阵传播,精准推送。《遇“道”墨脱》系列融媒体产品在西藏日报两微一端、抖音号、视频号同步传播,累计获得近10万阅读量和11万的点赞量。四场直播分别在抖音账号、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累计10万+点赞量,一场慢直播获得5万+点赞量,引发不同年龄、圈层群体的情感共鸣。现场直播、海报图文、短视频合集、三种传播形态在三种不同传播平台分发:现场直播、抖音合集侧重在西藏日报抖音、视频号账号同步分发,海报图文稿侧重在西藏日报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推送,自有平台和第三方平台齐声合唱,在可视、可亲、可感中打造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的传播气势。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