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灾难的阴霾笼罩日喀则大地,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抗震救灾之战全面打响。灾难面前,生命至上的理念熠熠生辉;废墟之下,生命的呼唤声声急切;救援途中,勇者的脚步匆匆坚定。
从救援队伍星夜奔赴的逆行身影,到社会各界源源不断汇聚的爱心援助;从争分夺秒抢救伤员的紧急施治,到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细致入微,每一个瞬间都展现着人性的温暖与坚强。我们记录这些抗震救灾的故事,是为铭记那些在废墟中崛起的希望,在困境中携手的力量,更见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精神如何在这片高原上续写新的篇章,激励着我们在任何艰难险阻前都无畏前行,守护共同的家园,拥抱未来的曙光。
《死神也无法扼杀的目光》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定日县6.8级地震祭
石头开始走动
古老的青藏高原不再安静
在这神龙摆尾的震慑中
日喀则的定日首先哭泣
我看着喜马拉雅冰冻的皑皑之下
有多少宁静善良的生灵
感恩着呵护,而你
却在雪花的亲吻之上
擦出了刀剑
一声霹雳接痛地下的滚雷
牛羊栖居的江乌隆唐草原、米哲唐草原
从星罗棋布的小康示范村
涌向繁星密布的星座
把牧民放上黑颈鹤飞翔
现在,每一片带苦味的废墟
布满着三十四省市眼眸的露珠
现在,每一个人都是一颗星
簇拥在旗帜之下
招展着救援的羽毛之塔
现在,该祈请珠穆朗玛
你那世界之巅的雄风
能否如我所仰望
寂静边境上的精神伟力
扫却愁怀万古
保卫这被震愆的圣地
你那高昂的圆颅
能否进一步屹立
为高原体内的大地脊梁
让古海的根柢铸牢
抚平创伤子民的
海鸥叮咛、慈母泪花
现在,每一位逝者
是你光辉圣殿的使者
是你亲吻花蕊的念珠
现在,让他们安息吧
因为在每一声抽泣的背后
暗暗升起了
死神也无法扼杀的目光
太阳的酸枝月之脸庞
作者简介
陈人杰,诗人、词作家,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西藏历史上第一部史诗性音乐组歌《极地放歌中国梦》的文学总监、词作者。1968年生,浙江天台人。始居杭州,在那曲申扎县援藏七年,2019年调藏工作至今。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2024年《人民文学》第5期发表900多行的长诗《喜马拉雅》,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经略西藏的现代史诗”。
《牦牛的生命也是生命》
西藏定日地震了,
大地如癫狂的巨兽在翻滚。
我爱你,
穿着消防橙色服装的英雄。
你,在废墟中穿梭,
从土里救出了人,
也救出了牦牛。
顺着裂痕里那一丝微光,
奋力地挖呀挖。
我看见了,
一群人又一群人奔赴地震现场,
像极了一个又一个石榴抱在一起,
大大的,圆圆的,红红的
只要你在,
我就会一直在。
地震中的那一碗面
地震现场一片乱糟糟
断墙碎瓦堆着,像揉烂扔掉的草稿
尘土被风赶着,慌里慌张地跑
有碗拉面,腾腾热气飘起来啦
热气一缕缕,就像希望小火苗在烧
循化籍爱心面馆的师傅
开着车跑了七百多公里路哟
来到定日县曲洛乡左措村
给受灾的乡亲们做起拉面,忙忙碌碌
“热热的拉面,吃一碗!”
这一声喊,像寒天里递来的棉袄
有人接过面
师傅满是疲惫和辛劳
他说了一句“好好吃”
脸上却一直带着笑
端着热面的手,粗粗拉拉
那朴实的脸,写满了顽强和招架
恰似高原上,狂风中不倒的格桑花
我看着这场景,眼睛发花
心里头呀,像有繁星一下子炸开
光
作者简介
廖维,笔名陌上千禾,四川渠县人,现居拉萨。鲁迅文学院西南作家班学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西藏作协会员,拉萨市作协副主席。著有《风生生》《西藏,蓝色的隐喻》《醉心镜梦》,作品散见《诗刊》《星星》 《中国作家》《诗选刊》《诗歌月刊》《绿风》《诗歌周刊》《中国诗歌》《中国诗界》《四川文学》《西藏文学》《西藏日报》《拉萨日报》等报刊。有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2017年中国新诗排行榜》《2019年中国诗歌年选》。
《“希望”在废墟上绽放》
我无法想象,
2025年的启幕,
竟如此怆然开场!
晨曦轻柔的眸光,
缓缓漫向雪域高原,
却在定日的苍穹,骤然僵滞!
安宁,如脆弱的琉璃,
瞬间崩裂,化作无尽的绝望。
港湾坍塌,如失落的伊甸。
生命,喑哑在废墟之上。
悲泣的回响,刺透云霄,
乌云,蛮横地占据碧空的殿堂。
我于千里之外,
泪如泉涌,
却只能将双手悬置于无奈的角落!
我无法想象,
新年的画卷尚未全然舒展,
我已在无眠中备受熬煎。
黑夜,是无助的深渊,
孤独,如荆棘缠绕心间。
可是,我深信不疑,
在太阳隐匿的时刻,
月亮会捧出温婉的银辉,
照亮幽黯的夜空。
大自然的暴虐无常,
终会被人类互助的暖融抵挡。
困厄的时光,
不缺身影毅然奔赴,
人性的辉芒,
在残垣中倔强绽放!
作者简介
旦增朗杰,西藏广播电视台记者、编辑,西藏摄影家协会会员。
(编辑:旦增多吉)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