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西藏系列刘洋国画作品展”研讨会在拉萨举行。
西藏自治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人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何见远,西藏宫桑曲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琳翔,西藏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黄耀红,拉萨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艺潇,西藏大学组织部王少明副教授,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洛桑扎西教授,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曹梦副教授,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王殿勇讲师,根敦群培当代艺术画廊策展人王杰婷等人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李洪川主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西藏系列中国画个人画展”为西藏自治区2023年度文艺创作扶持项目,以“山川藏痕”为主题,以中国画笔法展示西藏山水自然风光等题材的画展。
此次画展的作者刘洋表示,来到西藏后,经常外出写生,不得不对西藏美景所感动,怀着对西藏的情怀,将眼睛之见所展示出来,想为西藏山水画做出一些贡献。此次展览在绘画过程中对画面表现方式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倡导正确的创作方向,探讨文艺创作的规律,总结创作经验,分析和评价作品,为优秀作品的传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洛桑扎西教授说,刘洋老师作为高水平人才引进人员到藏大美术系任教,特别是他走近自然,热情创作感悟高原上的壮美山河,把高原美景,自然风光,呈现在大幅画卷上,这种工作状态感染着周围的师生。
西藏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黄耀红认为,国画作品个展在拉萨举办十分罕见,刘洋的个展弥补了西藏国画艺术的空白,六十多幅作品展现出作者扎根于西藏的精神,也希望西藏大学能重视西藏国画的教育教学和发展。
拉萨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艺潇表示,这次的画展主题丰富多彩,从山水到人物到花鸟到走兽,能从画面中看出十分真诚与素朴。五年时光,是刘洋通过自己走遍西藏来丈量这片土地,从传统国画水墨的应用过渡,结合西藏本土风景的元素,慢慢的画面开始出现水墨重彩,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是刘洋在创作和教学过程中的衍变。
西藏大学组织部王少明副教授说,中国文学艺术创作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时空与现实生活深厚的土壤,既是对高尚文化精神的感知,也意涵个体价值和生活愿景的美学想象。在刘洋作品《守望》中,他用浑厚性标识中华民族凝聚力,用红褐渲染中华民族的繁荣和深沉;在《溯洄》中,他以南迦巴瓦表达祖国山川的宏大和庄严;在《青稞红了》中,他用青稞和牦牛隐喻祖国山河的祥和与强大生命力;在《新长城》中,他又通过山的巍峨和卡车动力的延伸,传递中华民族奋发相上的精神状态……这些作品体现出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感、对中华文化先进性与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自觉和自信。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王殿勇说,刘洋作品包容性很强,融入了很多新时代的绘画方式。在画面上,国画讲究留白,刘洋山水画更多的是用颜色覆盖,在一些画面中还会用白色来作画,或许在山水画中画面中用传统的三原法做主观处理构图会更好一些。在人物表现上,西藏服饰十分艳丽,如果单一用中国画的墨分五色来表现画面效果或许不太出彩,如果能在画面中再刻画一些人物画面中的脸部,再添加一些色彩或许会更加出彩。
根敦群培当代艺术画廊策展人王杰婷说,此次展览涵盖了多个主题,将近100幅优秀作品体现出作者对西藏壮丽河山的情感,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以及在领域内的专业水准。西藏地处世界屋脊,但拥有众多的刘洋一样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艺术家,他们热爱这片高原,并把这份热爱化作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孜孜不倦地为西藏美术教育和西藏绘画艺术做出贡献,这必将激发更多更优秀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热情,鼓励大学毕业生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美术教育的事业当中来,一起推动高原文化艺术的发展,一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贡献。
西藏自治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人杰表示,西藏是每一位艺术家的向往之地,西藏的辨识度十分高,它保留了原始的风貌,少了很多钢筋水泥的堆砌,这里的美景也成就着刘洋老师的画面。他希望刘老师的画面能更加具有辨识度,融入个人思想,画出特点,拓宽创作内涵与视野。
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李洪川说,此次研讨会是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于2019年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艺术类作品的研讨会、也是第一次对一场艺术展览进行研讨的会议。他希望广大会员和评论爱好者一如既往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体验人间百态,加强各专业领域的学习,提升专业水平,切实履行作为一名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要用手中的笔来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职能,不断推动西藏文艺评论事业高质量发展,让西藏文艺评论的声音唱响全国。
(编辑:旦增多吉)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