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市创建全区应急广播体系宣传农牧民群众试点市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作为建强基层宣传思想阵地的政治工程、提升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社会工程、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的民生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工程,持续建立健全应急广播建、管、用体制机制,有效提升应急广播的基层传播力和影响力。截至目前,那曲市实现市县广播“一张网”运行、“一体化”管理,全市应急广播平均在线率从50%提升到86.24%,送达率、收听率分别达到85.29%和70.18%。
在听得到上下功夫,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推进应急广播建管工作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进机制。坚持把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作为“书记工程”,纳入市委市政府日常议事日程和市、县(区)、乡、村四级城乡建设规划的规定动作以及意识形态责任制、农村工作考核重要内容,成立市县创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印发《那曲市关于创建全区应急广播体系宣传农牧民群众试点市的实施方案》《那曲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相关标准要求》等,启动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新建13个村居应急广播平台,形成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具体推进、广电部门是责任主体、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县乡抓工作落实的应急广播体系创建推进机制,全市建成11个县级平台、114个乡镇1193个行政村前端、13175个终端。二是建立健全应急广播长效运行管理和保障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县级应急广播系统网络租用和运行维护费用的通知》《那曲市应急广播岗位管理职责制度》《那曲市重保期应急广播在线率通报制度》等规章制度,将村居应急广播应急电源、建设运维等纳入财政预算,明确市、县广电部门负责技术维护、设备维修、运行管理、日常检修等工作,乡级前端由乡文化站管理,村级前端由村(居)“两委”管理;统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队伍、文化宣讲队伍、应急管理信息员队伍、灾害信息员队伍,建立应急广播运行维护队伍,指定村居“两委”主要负责人或其他人员兼职应急广播管理员,负责应急广播的日常管理、设备巡检、基础维修、故障反馈、定期清理等工作,并组建技术工作队,检查监测应急广播运行情况,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方式,针对性组织开展学习培训、现场教学等,确保应急广播设备天天通、长期响。截至目前,全市组织各类培训200余场次、参训人员2600余人次,实现县(区)及以上有机构管理、乡镇(街道)有网点支撑、村居(社区)有专人负责的应急广播运维体系。三是健全应急广播安全播放机制。出台《那曲市应急广播体系运行播发安全管理报送制度》《那曲市应急广播平台奖惩办法》等,制定日常节目信息播发流程和预警信息发布管理业务流程,严格落实播出内容三审三校、重播重审制度,实行运行播发安全管理周报制,明确考核内容、标准、方式和奖惩办法,各县(区)提前一周将播发计划报市广播电视局审查备案,规范信息采集、制作、发布流程,把好把严政治关、质量关和安全关。四是建立应急广播督导机制。坚持底线思维,以推进“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作为锤炼广电专业技术队伍的重要抓手,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通过“实地调研、线上指导、现场检修、现场培训”的举措,积极探索出以嘉黎县、索县荣布镇、班戈县普保镇雄杜村3家单位为基点,县乡村三级零距离督促指导方式方法,开展“蹲点式”督导,有效推动督导关口上下直连、左右横推。截至目前,实地督导调研90余个点位,线上指导80余次,排查、检修1220余个终端。
坚持平战结合、应急为要,着力打造防灾减灾、基层治理新阵地。一是建立应急信息发布预警机制。按照《西藏自治区县级应急广播信息播出管理暂行办法》,与应急管理、地震、气象、卫生、水利、自然资源、林草、通信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定期收集防灾减灾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发布常态化、季节性、区域性风险预警预报信息,广泛宣传应急科普、防灾抗灾、避险自救等知识,主动服务应急处置和群众安抚工作,有效提升各级党委、政府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效率,最大限度减轻群众损失,应急广播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救命喇叭”“市县干部的嘴、村里干部的腿”“挂在屋顶上的安全员”。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应急广播播出相关内容4万余条次、7万余分钟,成为乡村战“疫”宣传主力军,坚定了广大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决心;2021年6月26日嘉黎县尼屋乡发生洪涝灾害,通过应急广播召集300余人在8小时内集结县城,及时发布防灾减灾科普信息,协调救援指挥,为快速转移群众、恢复灾后生产生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充分参与基层“日常”治理。推动应急广播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保护、卫生健康服务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灵活运用“小板块、小切口、小栏目”,固定播放防溺水、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内容,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2021年比如县发生6.1级地震后,应急广播第一时间启动,及时将党和政府抗震救灾的声音传递到每家每户,起到了统一思想、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作用。三是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坚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重心下移”“直插基层”,充分依托应急广播平台,采取“线上录制+线下宣讲”的方式,为农牧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传递致富信息、服务“三农”工作、提升乡风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服务社会综合治理等信息。市卫健委、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应急广播平台推送诺如病毒相关知识和“维护消费者权益12315宣传微电影”内容,不断提高群众对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及辨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做好“常态宣传”结合文章,筑牢应急广播基层意识形态阵地。一是把基层应急广播建成理论宣传宣讲的主阵地。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民教育体系建设这条主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等为主要内容,将应急广播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三个意识”教育活动、“乡村振兴、那曲奋进”群众性竞赛活动等结合起来,统筹运用“学习强国”平台、市县广播电视台和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资源,实施基层应急广播“头条”建设工程,根据基层群众作息规律,采取“30+N”播出模式(每个时段固定播出30分钟,各乡镇、村居根据实际适当增加播发时间),安排4个时间段定期播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摘要》《习近平: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总书记新年贺词(藏汉双语)》等优秀节目,让山间水边、牧户村居响起伴随“糌粑香、酥油味”的广播声,实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普遍化,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文化惠民等工作,把应急广播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民生工程来实施,充分发挥应急广播“扶志”“扶智”以及咨询服务的特殊作用,把人民群众愿意听、最想听的农牧业生产科学知识、惠民政策、就业信息、典型模范等纳入应急广播中。制作开播《红色故事广播剧(100集)》等一批优秀主旋律歌曲、优秀相声小品、优秀微广播剧等藏汉双语作品、栏目,把“大学习”的课堂搬到农牧民生产生活一线,使应急广播真正成为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三是打造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新阵地。创新形式播报,推出“应急广播+”栏目,制定应急广播播发计划,为农牧民提供多元化、全覆盖、快速便捷、藏汉双语信息服务,农牧业技术广泛普及、致富金点子一个个推广,积极宣传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民族团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内容,服务发展、造福群众的成效显著。 (编辑:梁天禄)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