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被称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藏羚羊幼儿园”的索南达杰保护站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迎来了9只小藏羚羊。
8月1日,位于西藏昌都市边坝县普玉村的“三色湖”景色宜人。据悉,“三色湖”由黑湖、白湖、黄湖组成,群山环抱中的三处相邻湖泊在阳光下分别呈现不同色彩,三湖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蓄水量280万平方米,海拔均在4100米以上。
记者8月2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该院组织开展的珠峰地区地气相互作用立体观测试验日前正式启动。其间,团队首次利用航空平台在珠峰地区开展水热碳通量观测试验。
卓木拉日雪山位于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帕里镇,又名“神女峰”。夏日的卓木拉日雪山与蓝天、白云、草原、湖泊共同构成一幅壮观的画卷。
8月1日,西藏昌都市边坝县成功获得世界纪录认证机构的两项认证——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三色湖景观与世界最大的双层冰洞。
中国科学院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深扎西藏,守护生态安全屏障青藏高原的草地面积非常广阔,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近60%,因此对草地的监测十分重要。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属于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交汇形成的高原河流型湿地,总面积6973多公顷,水面海拔2900多米。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王小丹研究员透露,该所西藏生态环境与发展研究团队最新完成的西藏自治区生态状况变化评估显示,这20年间,西藏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效益,目前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自然影像团队:以公益自然影像传递羌塘生灵守护之声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玛依雪山脚下的草原帐篷里,“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自然影像团队联合西藏青锋公益团队为玛依站、措罗木站、曲如站的20余位野生动物专业管护员开展了一场生动的自然影像培训活动,并在现场进行拍摄实践。
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消息,我国研究人员在西藏南部发现一凤仙花属植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隆子凤仙花。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
最新评估结果显示,2000年至2020年,西藏自治区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1%,固碳、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防风固沙等关键功能维持稳定或略有提升,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持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盛夏时节,在拉萨河畔,不少市民和游客不约而同来到南山公园过林卡,一边听着潺潺流水,一边和亲友喝茶闲聊,享受着拉萨独有的慢生活。
近日,我们的家园幸福美丽西藏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了拉萨南山公园。
据悉,阿里地区人工增雨作业还将持续开展,一旦出现有利的增雨条件,将视情况采取固定和移动两种方式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