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素有世界的虫草看中国,中国的虫草看西藏,西藏的虫草看那曲之说。其实,从市场认可度来说,国道317那曲至昌都沿线的索县、巴青、丁青和类乌齐等县,北纬31~32度附近且海拔4500米左右的虫草,以虫体肥壮、草头较短、色泽金黄而蜚声海内外。下面,我们就走进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那龙虫草采挖点和嘎吉交易市场去看一看。
每年的5月初至6月底,昌都市类乌齐县采挖虫草的农牧民便会在虫草采挖点附近的山腰搭好帐篷、备齐近两个月的生活物资,每天骑着摩托赶往海拔4500米左右的那龙虫草采挖点。运气极佳时他们每天能采挖十几根甚至更多,有时一根也找不到,大多数农牧民平均能挖个四、五根。发现露出地表寸许的棕肉色草头极其耗费眼神,稍有松懈便会与其失之交臂。
从山腰到采挖点汽车难以通行,主要交通以摩托为主。
匍匐姿势是采挖虫草的标准动作。
不是三根,而是一根“三头草”。
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采挖人会在距离虫草草头3~5厘米处用药锄轻轻启挖出虫草后将草皮按回原位,再用药锄轻轻夯实,以回馈青藏高原给予人类的恩赐。
极具生态环保意识的采挖人会将撬出的草皮回填夯实。
为了保鲜并防止折断,大多会将现采的新鲜虫草盛入装有柔软、湿润苔草的铁盒,待傍晚时带至嘎吉等交易点出售。
装有柔软、湿润苔草的铁盒是天然保鲜、防断器具。
一辆车就是一个收购点,价格相对公道的商家会排起较长的队伍。
新鲜的虫草包裹着泥土,含水量也难以估量,不像在药店可以称重出售。因此,在一线的采集交易点多以每根多少钱进行交易,价格相对公道的商家会排起较长的队伍。(皇甫大林 图/文)
(编辑:旦增尼玛)
中央部门网站
自治区部门网站
地(市)委部门网站
相关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