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评论
  • 让非遗之光更好点亮乡村

    乡村是春节习俗的发源地,也是许多非遗文化的发源地,许多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民间艺术都产生于乡村,并在乡村代代相传。

    人民日报 2025-01-24

  • 什么是人们眼中最难忘的“年味儿”?年夜饭排首位

    春节将至,对每家每户来说,年夜饭都是春节的“重头戏”。除夕当日,很多人家一大早就开始为年夜饭做准备了,全家一起张罗饭菜,其乐融融,这是很多人怀念的年味儿。同时,也有的人家选择出去吃,方便又省心。今年你家的年夜饭是怎么...

    中国青年报 2025-01-23

  • 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我们如何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新春将至,迎年、忙年的氛围越来越浓。街头巷尾飘荡欢快的旋律、挂起火红的灯笼;集市上,挂满摆满寓意吉祥的春联、栩栩如生的剪纸;返乡的游子脚步匆匆,奔赴团圆……神州大地,奏响新春序曲。

    人民日报 2025-01-23

  • 赛博年货“新桃换旧符”,新时代年味的温柔绽放

    当冬日的寒风携着春节的序曲,缓缓吹过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大地,年货市场便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开启年末的熙熙攘攘与五彩缤纷。在今年的画卷中,一抹鲜明的“赛博蓝”特别引人注目。据贵州广播电视台《百姓关注》报道,00后正以...

    红网 2025-01-23

  • “无障碍春晚”来了,对残疾人友好应成社会风尚

    1月1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节目和技术创新亮点,官宣主持人阵容和舞美设计。今年春晚首次推出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手语演员通过AR虚拟技术,置身春晚演播大厅进行手语解说。竖屏多画...

    工人日报 2025-01-23

  • 创新数字技术运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加快政策部署,深入推进数实融合、发展壮大数据产业,激发数字经济发展动力。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5-01-20

  • 像树一样生长(人民论坛)

    以草木比德,是中国人的审美传统。“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的坚韧,“莫言生意尽,更引万年枝”的活力,“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不屈,都为人们修身养性带来无尽启示。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5-01-20

  • “绿进沙退”的中国智慧(微观)

    中国带给世界的,有防沙治沙的具体办法,也有人沙和谐、“绿富同兴”的发展理念。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5-01-20

  • 期待每座城都有宜人气质(评论员观察)

    今天的大城小市,以各种不同的气质击中人们内心的某种期待,让人留在这里奋斗拼搏,生发出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5-01-20

  • 优化春运购票没有完成时

    ​春运开启,铁路春运车票销售进入高峰期,售票系统再次经受多轮瞬时访问量激增的考验。有网民登录铁路12306购票系统时被反复退出,还有的购买除夕车票遭遇一些车次“开售即秒光”。

    西藏日报 2025-01-17

  • 关注青年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的今天,青年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复旦发展研究院联合多家机构发布《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群体在精神文化领域的深刻变迁,展现了青年网民追求“精神...

    光明日报 2025-01-17

  • 铁路风景,映照时代温情

    近日,随着2025年春运的帷幕缓缓拉开,“我的铁路风景”主题宣传活动在31个主要铁路客运车站正式启动。

    人民网 2025-01-17

  • 让立法“直通车”满载民意

    “基层立法联系点始终敞开大门,欢迎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立法,共同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

    南方日报 2025-01-17

  • 党旗飘扬在抗震一线

    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生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争分夺秒搜救被困人员,持续开展救援善后工作,千方百计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让党旗在抗震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经济日报 2025-01-15

  • 青春力量闪耀抗震救灾一线

    西藏定日县地震发生后,来自不同地区、岗位的青年勇毅投身抗震救灾。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5-01-15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