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评论

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0日 文章来源:西藏日报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当今时代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医药事业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新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强调文化在引领社会进步方向中的关键作用,将文化视为“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始终重视并发挥文化引领社会前进方向的重要功能,担负起推动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将“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放在“七个着力”的首要位置,深刻表明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强大动力。 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中医药的保护、运用和创新发展,通过加大资金投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系统化的改革,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中医药,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如今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中医药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医药发展前景广阔、使命重大。

二、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医药文化建设筑基固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文化自信在党和国家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药文化自信是对中医药价值的高度认同以及对中医药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中医药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辨证论治、扶正祛邪、仁心仁术、上医医国等独特的思想智慧。如今,中医药文化智慧及经验贯穿于人们的饮食起居和运动健康,为大众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健康中国建设作出特殊贡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药人从中医药典籍中探本穷源,对经典方药进行创新,研制出颇具良效的“三方三药”,不仅为疫情的防御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独特的智慧。新时代,中医药愈加彰显其价值和生命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正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三、坚持“两个结合”,为中医药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阐释了“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和深远意义,“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第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有力思想工具,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医药文化基本原理虽然具有各自的文化特质,但二者是相通的。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法则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医学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和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中医学“人命至重”的生命观、“医乃仁术”的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等方面都高度契合,二者相互滋养、相互赋能。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医药文化发展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赋予中医药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实现了中医药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必须植根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而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具有中国特色。

四、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焕发时代生机

中医药从来就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医学,守正创新是中医药保持生机和焕发活力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两创”成为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的重要方针,深刻影响着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加强对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医药文化遗产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高度重视,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首先,立足中医药古籍,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研究、阐释和保护,使中医药文化在博物馆和古籍文献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其次,将中医药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赋予现代内涵,使之更好适应当今时代需要,解决当今时代问题;最后,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创新中医药文化的表达形式和呈现方式。发挥短视频等信息平台的媒介作用,开发中医药文化相关文创产品、影视作品、舞台演出等衍生品,推出更多通俗、大众化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

五、讲好中医药文化故事,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独特的资源,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中医药独特的生命理念、健康理念、疾病理念和防治理念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向世界讲好中医药文化故事,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中医推拿、五禽戏等中医体验亮相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多个国际赛事,孔子学院开设中医、太极拳等学习课程,中医针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一要培养精通中医药文化翻译的人才,推动中医药典籍翻译工作,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好中医药文化故事。目前,中医药文化的翻译水平亟待提高,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尚未建立,跨文化交流较为困难;二要促进东西方医学文化交流。医药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尽管各国医学传统和背景有差异,但在疾病和健康面前人类面临着共同的挑战。秉持“和而不同”的开放理念,弘扬中医药文化,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共享人类医疗成果,共同促进人类健康;三要拓展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新路径,推动科技赋能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通过动漫、纪录片、电影等影像作品弥补跨文化交流阻碍,推广远程医疗、科研互动等,让更多的人深切感受到中医药在健康保健、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增强传播力和认可度。(俞澳 王晓宏)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户静凝)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