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评论

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0日 文章来源:西藏日报

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西藏自治区提出“四大工程”和“六项行动”,其中“社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建行动”把每个互嵌式社区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为互嵌式社区建设提供了总体思路和政策遵循。新时代加强社区民族工作,要把“四个与共”的理念有机融入社区环境建设,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深度交融。

实现空间互嵌。空间是各民族日常生活、生产、学习的共同场所,是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场域。空间互嵌形塑互嵌式社区场域共同体,社区要坚持各民族在生活空间上互嵌,将其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前提,推动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要顺应人口大流动、大融居趋势,整合基础设施、人力、经费等资源配置,打造社区各民族互嵌式居住生活空间。如拉萨市各社区以民族团结、邻里间关系融洽度、治安良好等指标创建民族团结大院;日喀则市加快老旧社区棚户区改造,引导和鼓励各民族实现相互交错居住。

实现文化互嵌。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代表中华民族共有的历史和记忆,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互嵌形塑互嵌式社区文化精神共同体,社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促进各民族文化包容互鉴和创新发展,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氛围。通过营造社区文化环境,以日常宣传、专题培训等方式,让中华文化浸润各民族心田。如拉萨市各社区开设双语学习小课堂、双语文化讲座,努力建成“各民族语言相通”的实践基地;林芝市各社区依托社区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平台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传。

实现经济互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让各民族以合作互利的形式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共享繁荣发展成果。经济互嵌形塑互嵌式社区经济利益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积累必要的物质基础。依托辖区资源和自身优势,积极支持各民族在社区内联合创业,以互补、衔接、嵌套的方式在经济生活领域形成经济交融关系。如日喀则市各社区本地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雇佣不同民族劳动力,达到互学技能、共同致富的目的;昌都市各社区打造民族风情美食广场,让餐饮经济促进更高层次的互嵌。

实现社会互嵌。社会共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体现,是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重要保障。社会互嵌形塑互嵌式社区治理共同体,融合各民族在社会结构层次互嵌与参与社区共治,提高各民族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和参与感,有利于建设和谐稳定社区环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网格、“双联户”体制机制,确保各民族平等享有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优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引导各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如拉萨市各社区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示范点”创建工作相结合,建立网格党群服务V站,健全社区服务功能,推动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山南市以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社区服务为基础,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着力解决辖区内各民族急难愁盼问题。

实现心理互嵌。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在情感依附中建设心理归属。心理互嵌形塑互嵌式社区心理归属共同体,使社区各民族间形成“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要注重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双重融入,社区要实施“五个认同”增进工程,深入开展“三个意识”宣传教育等,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如在山南市各社区推广“甜茶馆里话党恩”活动,向社区各族群众宣讲党的惠民政策;拉萨市各社区群众自愿为疫情区捐款,为本地各族租户减免房租。(作者:次巴旺堆 西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


(编辑:马慧彬)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