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评论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雪域画卷”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5日 文章来源:西藏日报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森林覆盖率提高至12.3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8.02%,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优良、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总体处于自然本底状态,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在又一个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纵览新时代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交出的耀眼“成绩单”,令人自豪、催人奋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正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西藏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拥有除海洋生态系统外的几乎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特殊的地理环境格局对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发挥着“启动器”和“调节器”作用,是世界上山地冰川最发育、湖泊河流发育最多的地区,也仍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推进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更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高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事关我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大计,事关各族人民群众的切身福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意义深远。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续写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重点区域造林绿化等国土绿化行动;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严禁“三高”项目进入西藏,积极稳妥实施碳排放达峰和减排增汇行动,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开展冰川和冰缘区动态监测,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化河(湖)长制,推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质增效。

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描绘高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要抓牢保护生态环境的民生本质,多谋绿色发展、善做绿色文章,为可持续发展开辟新天地,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的致富靠山。一方面,要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行动,坚持保护发展并重,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切实把老百姓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好,让各族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的体验中不断提升幸福指数。另一方面,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富民,把改善民生和凝聚人心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生态综合补偿制度,广泛组织群众参与流域治理、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公益林防护,让更多的群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真正让“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愿景照进现实。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受益,每个人都是践行者、推动者。各级各部门要注重激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有序参与的力量,在全社会倡导和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推广绿色服装、提倡绿色饮食、鼓励绿色居住、普及绿色出行、发展绿色旅游,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要推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充分激发每个人的环保热情,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西藏,形成人人、事事、处处、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描绘高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策,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行。我们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凝聚推进绿色发展的强大合力,通过日积月累的全民行动,为美丽西藏建设汇聚源源不竭的动力。(跋巅)


(编辑:王小莉)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