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民生

公司+合作社+生态岗 谢通门县有路必养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2日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政府支持,成立专业化养护公司

每天清晨,日喀则市谢通门县查拉农村公路养护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都会准时到岗,开着专业车辆去养护县乡公路。同时,全县11家乡镇的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合作社社员也开始在本辖区农村公路上开展养护作业。谢通门县以“公司+合作社+生态岗”的模式,使全县农村公路有了长效、专业的养护保障,良好的路况让全县人民群众和区内外游客出入安全畅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2018年以来,谢通门县按照“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原则,经县政府批准,先后成立县级国企谢通门县查拉农村公路养护有限责任公司,及11家乡镇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合作社。由县交通运输局统筹各乡(镇)、县养护公司;各乡(镇)、县养护公司统筹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合作社;各乡(镇)、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合作社负责统筹生态岗位护路员。在这样的养护体制下,谢通门县1445公里农村公路实现了应养尽养。

走进位于谢通门县幸福路的查拉农村公路养护有限责任公司大院,只见院内有序停放着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推土机、沥青路面铺设机等大型专业设备,以及公路养护车、路面清扫车等作业车辆,各种养护材料和工具应有尽有。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总面积1200平方米,包括办公楼、仓库、车库等。公司成立以来,在县政府和县交通运输局专项资金支持下,陆续采购了12台专业养护机械设备和18辆工作车。目前公司员工共32人,其中包括本地大学生和专业的公路养护技术人员。

“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财政大力支持,不仅拨付专项资金支持查拉农村公路养护有限责任公司,还保障了全县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投入,并将资金与养护目标责任联动考核。”据谢通门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拉旺仁青介绍,该县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计划经县委、县政府研究确定后,由区交通运输局与19个乡(镇)、11家养护合作社签订养护目标责任书,根据各合作社承担的农村公路养护任务,定责任、定目标、定投资量。近三年来,已累计拨付农村公路养护资金2209万元,上级养护资金年使用率已达100%。

群众参与 到养护合作社上班

驱车行驶在谢通门县的农村公路上,可见高海拔路段设有安全提示路牌,危险路段建有角钢石笼挡墙,大转弯处增设了广角镜,在很多路段两侧三到五米的区域还用彩色石块沿路设置了环境整治范围线。据了解,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三年来,县级财政还投入870.46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鉴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有限的现实,为使资金和养护人员使用效率实现最大化,县交通运输局对农村公路路侧划定了三至五米的整治范围,便于对养护专业合作社的工作进行定量管理和考核。

近日,措布西乡的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合作社正组织社员对路域环境进行整治,该乡的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合作社是全县规模最大的养护专业合作社,办公场地设在乡政府所在地。合作社采取股份制组建、企业化管理,由理事长总负责,理事长由本乡致富带头人担任,副理事长和总经理由村支书担任,财务、监督委员和组长分别由党员、文化程度较高的村民担任。这个乡级合作社共92名社员,由各行政村的低收入村民和公路生态岗人员组成。

据措布西乡党委书记洛桑格旦介绍,全乡共7个行政村、2000多口人,境内共160公里县乡路、45公里村道,合作社成立后,由乡人大、乡政府安排专员指导运营。合作社将养护任务分配给以行政村为单元的7个养护组,半年发一次绩效工资,一年结算一次分红。乡专业合作社办公室组织人员对各合作社的养护进度、工作质量、生态岗出工率、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考核打分,据此发放工资和分红,分数进前三名的还奖励维修类的小项目。此举有效调动了社员的工作积极性,令一批困难村民每年直接增加一笔固定收入。

全县11个乡镇农村公路养护合作社的组织架构和运营基本上都采用这种方式,县交通运输局依托这些合作社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有效工作机制。

有路必养 全面落实“路长制”

为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要求,谢通门县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本着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建立了以县长为县级总路长、包乡县级领导为县级路长、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为乡级路长、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为村级路长的三级“路长制”责任体系,并制定了完善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和应急抢险等工作制度。

通过持续深化“公司+合作社+生态岗位”的农村公路养护模式,查拉农村公路养护有限责任公司和11 个乡镇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合作在县、乡、村公路开展养护及抢险保通累计里程达1245公里,为全县5万多名农牧民群众带来了出行便利,并为一批本地大学生和4000多位低收入农牧民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全县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合作社近三年来累计增收102.4万余元,不仅让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的农牧民群众增收92.16万元,还使全县农村公路PQI指数达到98%,实现了一年四季畅通无阻。

公路到哪 乡村产业就发展到哪

措布西乡是谢通门县的高海拔牧区,从谢通门县到该乡要翻越几座大山,近年来,公路修通到牧民家门口,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合作社持续对公路开展系统性专业化养护,蜿蜒在草原上的公路保持着整洁、畅通、安全,牧民群众纷纷买了车,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牧民扎西旺堆家在措布西乡夏木村,自从公路通到家门口,他家的牛羊肉外销量大幅增加,他不仅给在拉萨打工的三个儿子分别买了车,去年还盖了新房子。

“以前没有公路时,我家的牛羊肉从村里用牦牛运到县里要走六天,肉都不新鲜了,经常卖不出去,现在有了公路、买了车,牛羊肉两小时就能运到县里,半天就到日喀则,当天就能送到拉萨去。”扎西旺堆家是措布西乡因路而富的牧户之一。

据措布西乡党委书记洛桑格旦介绍,公路延伸到哪,乡村产业就发展到哪,如今,各行政村均依托公路开发沿线丰富的生态、环境、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路衍经济”,还成功打造了本地牛羊肉、野生贝母茶与羊毛加工等“措布西三绝”产业品牌,依托便利的公路运输,措布西乡的特产已日益形成产业链,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

因路而兴,因路而富,谢通门县所有的乡镇都在积极开发、整合、提升本地特产,打造知名品牌,依托遍布全县、全市、全区的公路网络和物流渠道,将特产销往全区、全国各地。


(编辑:户静凝)

微信

抖音

邮箱

邮箱地址:xzwxbjb@sina.com